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 看世界 >> 国内旅游

以古为新 大道直行 封俊虎先生书法作品展观后感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2017-05-15 16:11:5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对封俊虎先生一向非常关注,深知他的楷书以张裕钊书体为基,他的行书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宗,他的行草作品以张旭、怀素为根。但亲眼得见他所写的《马叙伦先生的政治遗训》那一刻,还是被深深地吸引了。

  《马叙伦先生的政治遗训》

  这是一幅高246CM,宽180CM的巨幅书作,33个海碗大小的擘窠大字,如刀削斧劈般地悬在墙上,劲拔雄奇、高古浑穆之气令人肃然起敬。在这幅大作中,封俊虎先生将“张裕钊书体”与《始平公造像》等魏碑深度融合,不仅写出了“张裕钊书体”上紧下松、左舒右敛、内圆外方之味,还写出了魏碑方峻雄遒、斩钉截铁、老辣端严之神。和展厅内其他6幅比较中规中矩的“张裕钊书体”作品相较,此幅作品显示出了一个新境界,让笔者看到了张裕钊书体与其他魏碑书体结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由衷地为封俊虎先生的探索而大声喝彩。

  李白《蜀道难》

  《无边》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还有三幅作品亦是夺人眼目,非常值得一提。一幅是鸿篇巨制四条屏《蜀道难》,一幅是少字《无边》,另一幅则是《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小品。这三幅作品都是草书,前者以线条称雄,后两者以用墨为上。《蜀道难》整体线条圆润空灵,却又时出凌厉之笔,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都极尽用笔使锋之妙;《无边》之作墨花飞溅,气势凌云,更讲究虚实和构成;《题破山寺后禅院》则以营造意境为主,明显是受了米芾《行书虹县诗卷》飞白的影响,通篇作品只蘸墨两次,最后一句“惟馀钟磬音”完全是用渴笔之法,充分表现了唐人常建此诗中钟磬之音袅袅而去的禅意神韵。怎不令人击节叹赏!

  谈到近年来的书法探索,封俊虎先生十分感慨“书法写到一定程度,拼的已经不是技巧,而是学养与见识了。”

  封俊虎先生认为,一幅好的作品,最重要的是能传递感情。《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之所以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并不在于它们的运笔用墨技巧是多么的复杂,而在于它们所表达的感情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而感情这种东西,是装不出来的,非得有大胸怀、大积淀者,方能跳出小我的圈子,营造出与众的共鸣。

  正是因为有如此的想法,近年来,封俊虎先生极力关注公益事业,多次出席慈善活动,将拍卖的善款捐赠给红十字会、希望小学、地震灾区;更难得的是他背起行囊,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做起了书法志愿者,手把手地教边穷地区的儿童写字,让他们认识汉字、感受美好……在书法理论方面,他更是大胆提出了“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毛笔来”的观点,将书法的继承者由国人扩展为包括日韩等国家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为我国汉字书法的进一步发扬光大提出了新的尝试……

  就不少人一直鼓噪的“书法创新”,封俊虎先生并不认同。他说,“古人从小到老都是用毛笔写字,已经把毛笔创新的可能性几乎都探索完了。在我们这个用计算机打字的时代,能用毛笔写字已经不错了,与其妄谈创新,倒不如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学习传统文化,以古为新。”

  有这种胸怀,这种积淀,这种务实,我们期待着封俊虎先生向我们展现更大的精彩。

  (作者介绍:董敬民,祖籍山东,现居北京,著有书法理论专著《书法的精进》。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门书画院副秘书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关键词:封俊虎,书法作品

责任编辑: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