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最美景区——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北部,紧邻易县县城。清西陵保护区以世界文化遗产地清西陵的缓冲保护区为基础,总面积237平方公里。这里历史悠久,生态良好,景点众多,交通便利,是踏青、访古、深呼吸的好去处。 便捷的道路交通 清西陵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京津石“三角”地带,距北京120公里,天津190公里,距石家庄、保定分别为170和60公里。客源市场可覆盖京、津、冀、晋等省市,涉及客源地人口两亿多。保护区交通便利, 112国道贯穿全境,张石高速在保护区设有出口,并与京石、京昆、荣乌三条高速(正在建设中)相连,形成了以高速为主、国道为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保护区周边旅游景区众多,旅游组合优势明显,在易县境内,直接与易水湖、千佛山景区相连,距燕下都遗址25公里,距荆轲塔5公里,距紫荆关长城20公里,距狼牙山景区60公里,共同构成了以清西陵为中心,集文物古迹、红色教育、森林公园、湖光山色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厚重的历史文化 保护区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清西陵为核心。清西陵是清朝入关后营建的两处皇家陵墓群之一,始建于1730年,完工于1915年,185年间,相继建造了四座帝陵、三座皇后陵、三座妃园寝、四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朝的帝王后妃80余人。末代皇帝溥仪的骨灰也葬在保护区内的华龙皇家陵园。陵区内还保有行宫、永福寺、护陵营房衙署等众多附属建筑,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 清西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物馆,四座帝陵中除崇陵地宫被盗外,均保存完整,泰陵的三座石牌坊、昌陵隆恩殿内的花斑石墁地、慕陵的金丝楠木大殿、昌西陵的回音壁、祟陵的铜梁铁柱等,都是清陵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珍品。432座古建筑、数以千计的雕刻作品和彩绘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陵寝建筑艺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和变化。泰陵、昌陵完整宏伟的建筑规模,反映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辉煌,慕陵、崇陵建筑规模的缩减,记录了封建王朝走向衰落的历史轨迹,而末代皇帝溥仪陵寝的停建,则成为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终结的生动证明。 清西陵还是一个满族民俗文化的风情园。伴随着清西陵的营建,大批满族人迁移至此,从事祭祀和陵寝管理。历经近300年的历史变迁,几十座护陵营房如今已演变成了村落,但大部分仍保持着清代建筑格局,围墙、大门、衙署、庙宇、街道等原始风貌尚存。守陵人后裔依然延续着自己独特的京味方言、特色饮食、礼仪歌舞等极具满族风情的民俗文化。此外,保护区内的云蒙山、峨磨寺、永福寺还是历史上有名的佛教活动场所。 优美的生态环境 保护区山场资源广阔,林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西倚云蒙山,层峦叠嶂,峰奇谷秀;北靠永宁山,峻峰突起,脉秀力丰;东接金龙峪,盘旋萦回,清标独秀;南望东西华盖,浮云环绕,气势伟岸,山场面积1.4万公顷;保护区内水资源丰富,易水河玉带环绕,蜿蜒东去,6条主要支流逶迤贯穿,龙湖、太宁寺水库、黄蒿水库、豹子峪水库4座人工湖泊散布其间;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遍布景区,林木覆盖率达68%,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有陆地野生动物10余种,鸟类近百种,植物资源上千种。保护区内丰茂的植被,形成了松涛碧海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小气候,冬暖夏凉,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万个每立方厘米,被赞誉为“可以深呼吸的天然氧吧”。 完善的基础设施 保护区旅游业自1980年起步, 2000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环陵公路15公里、停车场2处、游客服务中心2处。区内建有星级宾馆3家(欣燕都龙湖度假山庄、天光假日酒店、华路宾馆),有行宫宾馆、天泰度假村等多家快捷酒店;以凤凰台、忠义村为代表的“西陵满家乐”风情旅游村11个,经营户100多家,注册了“西陵满家乐”商标。总体可同时容纳3000人住宿、1万人就餐。旅游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 |
关键词:保定,最美景区,清西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