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 冀忆·乡愁

栾城有条运粮河

来源: 石家庄日报 作者:郭俊岭 2014-06-27 09:55:5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冶水环城夕照斜,临流锦锂泛舟霞。风来文涣荷翻绿,不让河阳沟悬花。”这是明朝万历年间栾城县知县耿继武写的一首诗。诗中提到的“冶水”就是史志中记载的冶河,也是古时的运粮河。当时的栾城共有两条大的河流。县域西侧有洨河北来南下,县域北侧有冶河自西北而东而后又折而南下,两河出栾城境后交汇于赵州桥。读着这首小诗,我们脑海中定会显现一幅绝美的画卷:洨河和冶河宛如两条玉带飘然于平坦富饶的古栾平原之上,夏秋之时,两岸垂柳依依,河内碧水盈盈,一簇簇鱼儿在水中闪着金光。鸟儿在枝头歌唱,蛙声在水畔鸣叫,河中芦苇摇曳,兼有一两只渔船游过,竹篙轻点,泛起点点涟漪……

  据同治《栾城县志》载:金元间因水溢逆薪横流,人争取之以供陶冶之用,故称冶河。为什么称“冶河”而不称“运粮河”?那是因为,当时北宋开通运粮河时,是为了巩固北方军事,目的就是防范当时的女真族、蒙古族也就是后来的金和元的入侵。到了金、元时期,对官方来说,这条河自然就不能再叫运粮河了,因为那是宋代用来打击他们的,是犯忌讳的。于是金人和元人又给这条河起了个新名字:冶河。

  元时,“元溃嘉阳堰,冶河复入滹沱河”。滹沱河因此水势大涨,连年发生溃堤洪涝,民不聊生。

  至元三十年(1293年),滹沱与冶河合流,水势骤增,真定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官名)哈珊请辟冶河,八月,分辟冶河,水退十分之三四。

  皇庆元年(1312年),冶河复塞,仍入滹沱,每年造成水害。八月,真定路请改辟冶河故道。仁宗诏于次年(1313年)二月疏浚冶河。

  泰定四年(1327年),八月诏发丁夫浚冶河,九月委派都水监等幷工修治。

  经过多次整修,冶河也即原来的运粮河,就这样纵贯于古栾大地上。河入栾后,自南王经赵卜口,方村,东、西许营,羊市,冶河村折向东流,经寺上、东客、南客,再经岗头村北折向南,经北五里铺、寺北柴村,折田家庄向南至孟家园、南五里铺、南十里铺、西安庄、南岳家庄入赵州境新寨店。又南下至赵县西关,经常家庄,汇入洨河。

  从元代以后,元史开始记录这条河为冶河,以后县志延续这种记载,但民间仍习惯把这条河称为运粮河。(郭俊岭)

关键词:栾城,运粮,冶河

责任编辑:郄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