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万众一心,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多年来,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旅游扶贫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旅游景区依靠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创新方式,在助力脱贫攻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生力量。
景区扶贫优势凸显
近日,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双龙沟景区正式恢复营业,虽然游客不多,但梦呜苗寨居民潘杰辉仍每天认真打扫,为迎接游客做好准备。今年是潘杰辉搬到梦呜苗寨生活的第3个年头,2017年3月,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和对口帮扶部门的大力扶持,他成了第一批入住梦呜苗寨的贫困户。
潘杰辉说:“搬到这里之前,我在老家附近打零工,工资不够一家人开销。搬来这里之后,我们夫妻俩在景区工作,有了固定收入,孩子得到了好的教育,老人也在身边方便照顾,日子过得很开心。”3年来,白天,潘杰辉在景区内负责打扫、种菜,妻子在家里的“小工坊”制作苗族刺绣;晚上,夫妻俩换上演出服装,参演景区大型实景演出《苗魅》,收入来源多了,日子也越过越富裕。在梦呜苗寨,像潘杰辉这样依靠旅游景区脱贫致富的家庭还有许多。
王尚屯为白裤瑶族聚居地,是广西南丹县白裤瑶族民俗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和歌娅思谷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屯有农户93户,人口380人,均为在册贫困户。2015年,广西丹泉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了广西丹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民族特色村寨)+农户”的模式,将歌娅思谷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同时也带动当地农户经营农家乐、进入景区工作。经过几年发展,该屯93户农户目前已全部脱贫脱困。
阳春时节,安徽潜山市3A级景区天柱山大峡谷飞瀑流泉,春花烂漫。潜山天柱山镇茶庄村岭头组村民涂国峰在景区恢复开放后也越来越忙。“最近大峡谷景区实施的特惠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我经营的旅游商店也跟着沾光。”多年前,因病致贫的涂国峰生活艰难,无所依靠,天柱山大峡谷景区负责人贺燕昌得知他的情况后,帮助他在景区内开起了旅游商店,不需要从事重体力活,一年就可收入2万元左右。
在涂国峰的记忆里,大峡谷景区原本是个小山沟,当地人以贩卖毛竹为营生,但因交通不便、产量低等因素制约,老百姓的生活都很贫困。2002年,从部队转业回来的贺燕昌筹集资金入股天柱峡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重点开发大峡谷景区,这里的村民渐渐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生活。
近年来,福建永定土楼景区积极整合周边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人口就业,为大学生回乡创业提供平台,扶贫成果显著。目前,永定全区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达2.6万人,10万余人直接和间接端上了“耕土楼、做旅游”的“金饭碗”。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永定区旅游总人数达1182.24万人次,总收入134.58亿元。
安徽万佛湖风景区自1995年发展旅游以来,一直致力于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据统计,景区现直接带动沿湖7个乡镇、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28户526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受益群众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克服困难因地制宜
“众人拾柴火焰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第一步,是要获得村民的认同。贺燕昌回忆,景区建设初期,他挨家邀请村民入股天柱峡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让村民参与景区管理。然而,这一想法却备受质疑,甚至有村民在景区步道设置障碍阻拦游客。贺燕昌没有气馁,他挨家走访做工作,最终获得了村民的理解。如今,已有76户村民参股公司,每年最高分红可达2万元。实实在在的收入,让村民更坚定了依靠景区发展致富的信心。
全国闻名的永定土楼景区,开发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据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开发初期,尝到甜头的村民纷纷开起了土楼饭店、土楼民宿,但后来因为土楼申遗的整体规划,有些违建必须拆除,村民十分抵触,配合度不高。为了长远发展,土楼景区管理层联合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完成了拆除工作,落实了整体规划。土楼景区申遗成功后,游客纷至沓来,当地的旅游经济再迈新台阶。
理念认同是扶贫的第一步,如何走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旅游+扶贫”的路子,则是扶贫的关键。
“独特的黎苗文化+旅游开发”,是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实现脱贫的一大亮点。
2013年—2016年,保亭槟榔谷景区累计投入600多万元打造了一条有130个摊位的“惠农街”,无偿提供给村民自主经营农副产品和特色文创产品。由于特色十足,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消费,这条街也由此得名“致富街”。
槟榔谷景区为了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除了打造“惠农街”之外,还为有一技之长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如展示黎锦织造技艺等,让村民“就业不离家、失地不失业、收入有保障”。据介绍,如今,在景区内及周边吃上“文旅饭”的群众约有1500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63人。槟榔谷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还以“景区投资+农户”的模式创建了黎族民宿合作社,以及产销一体的农副产品、文创产品产业链,让村民享受景区发展“红利”。
近年来,歌娅思谷景区建成了“王尚城白裤瑶民俗旅游综合体”,引入了一家拥有民族工艺大师和民族艺人的文化传媒公司入驻,带领当地白裤瑶妇女制作绣片、服装等民族工艺品,走出了一条“研发和产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解决了不少白裤瑶妇女的就业问题。
创新方式带动发展
近年来,景区纷纷拓展思路、创新模式,尤其在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的帮助下,旅游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永定土楼景区通过引入“互联网+”和“新零售”理念,采取“实体店+电商+贫困农户”的运营模式,为贫困户农产品搭建流通渠道和对接平台。目前,景区已汇集永定区各乡镇54个贫困村、200多户贫困家庭生产的瓜果蔬菜、畜禽蛋肉、五谷杂粮、灵芝、蜂蜜等农产品计70余种,销往全国各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平台、直播平台逐渐成为高效的宣传、销售渠道。近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县长张秀萍在抖音直播中大力宣传舒城茶油节,并当场赠送3000张万佛湖景区门票,宣传效果十分显著,仅3小时就卖出价值750多万元的农副产品,景区门票也被“秒抢”。据介绍,近两年,万佛湖景区十分重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的利用,通过各平台帮助贫困户卖出大量农副产品。
“我们结合景区资源、当地实际情况,打造了‘微田园、微工坊、微市场’三微平台,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双龙沟景区副总经理韦忠平解释,“微田园”就是景区内的农田和菜园产的粮食蔬菜都归13户贫困户所有,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微工坊”就是附近的贫困户依靠在景区内制作手工艺品卖给游客,增加收入;“微市场”就是在苗寨的民族风情街打造特色餐饮店等,让贫困户参与经营,拓宽收入渠道。
近年来,双龙沟景区通过搭建“三微”造血平台,还原了近百栋原生态纯木结构吊脚楼,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入景区内生产生活,实现了帮助贫困户“搬得出、住得下、能脱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