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频道 >> 新闻报道 >> 国内

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

2018-03-05 08:52:43 作者:田虎 来源: 人民网
分享:

  国家旅游局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指出,各地要结合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并通过多种旅游扶贫途径助力贫困人口脱贫。

  乡村旅游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旅游扶贫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产品业态不断丰富,社会影响持续扩大。《通知》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推进新时代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提高旅游脱贫质量。

  而记者在《通知》中看到,未来旅游扶贫将成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通知》强调,各省级旅游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旅游扶贫工作。各市县级旅游部门重在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各级旅游组织要通过推进精准聚焦目标、认真落实政策、编制专项规划、举办专场营销、加强专向指导、开展专题培训等重点工作,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同时,《通知》提出,鼓励和支持地方通过多种旅游扶贫途径助力贫困人口脱贫,着力构建以贫困人口为基础环节的利益联结链,建立完善长期、稳定、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持久的内生动力。《通知》要求,各级旅游部门要集中力量开展旅游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并加强督导巡查,促进工作落实,及时掌握旅游扶贫动态。

  此外,对于如何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通知》指出,各地要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围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出台配套措施,积极引导各方扶贫资金、扶贫惠民政策向旅游扶贫项目倾斜,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拓宽旅游扶贫项目的融资渠道;结合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能够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的旅游扶贫产品;发展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策划一批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开发徒步健身、乡村体育休闲运动,培育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

  政策推动全面开发

  今年春节期间,贵州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举办了民族特有的活动——踩山节。大石盘苗寨的苗族同胞们身着节日盛装,吹芦笙,饮米酒,载歌载舞,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的游客驻足观看。谁也不会想到,过去这个村里的百姓生活极为贫困。村民只能拿着山上挖出的竹笋子、手工编的竹篓子到集镇上换几个盐巴钱。自从吃上旅游饭后,该村人均家庭纯收入突破一万元,成为了赤水市有名的旅游致富村。“目前,我市有1万多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产业,共有20个贫困村因旅游带动而‘出列’。”赤水市旅游局局长肖艳说。

  赤水市只是全国旅游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相继出台:2016年,《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制定出台,在全国实施了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万企万村帮扶、百万乡村旅游创客、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扶贫模式创新推广、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等八项专项行动;2017年,《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制定出台,全面实施规划攻坚、精品开发、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示范创建等旅游扶贫工程,加快推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2018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制定出台,对旅游扶贫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全面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同时,2017年年底,从怒江峡谷、川藏腹地、陇水之滨、青海侧畔……400多名乡村旅游带头人、旅游扶贫重点村干部、基层旅游管理人员,从所在的深度贫困地区出发,汇集到浙江湖州、江苏无锡和山东枣庄,参加国家旅游局主办的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专题培训班。

  阿洛是浙江湖州培训班的学员。他回到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迪麻洛村后,对自己升级扩建“迪麻洛阿洛客栈”更有信心了。同时,他在安吉县参观时,想到可以把一些项目引进家乡,和乡亲们一起走上旅游致富路。自2014年以来,这样的培训班共举办了15期,有4000多名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受益。旅游扶贫培训已经成为旅游扶贫工作的“常态”。

  旅游扶贫成效显著

  如何跟踪了解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效果是关键问题。早在2016年1月,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中心在湖州设立,正式开始对全国153个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观测点进行监测,准确反映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际成效。

  “近年来,实践探索出了直接从事旅游经营、参与接待服务、出售农副土特产品、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入股分红等五种旅游扶贫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群众成为旅游扶贫开发利益共享的主体,最大限度激发了社会力量的脱贫攻坚能动性和创造力。”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8年春节期间,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怒族山寨——老姆登村阳光明媚、草木葱茏,前来游玩的各地游客带来了许多欢歌笑语,处处弥漫着喜庆热闹的气息。这与过去贫穷落后的老姆登村形成鲜明对比。近几年,在村民郁伍林的带动下,全村共创办了16家农家乐客栈,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到400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能人带户”的旅游扶贫模式初步发力。

  同时,与“能人带户”的旅游扶贫模式相比,“景区带村”带动效果更加明显。距离宁夏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2公里的泾源县冶家村,正在忙碌的冶家村农家乐协会会长赵万升说:“我们村是靠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脱贫致富的。”10年前,村里有三分之一人吃不饱肚子。现在,该村村民开的农家乐每家净利润均超过10万元,效益最好的一户超过了60万元。

  数据显示,2017年,云南省培育2000多家旅游扶贫示范户,旅游产业综合带动12.1万人脱贫;贵州省通过旅游发展带动29.95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甘肃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92万建档立卡户、12.26万贫困人口脱贫……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表示,国家旅游局持续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融合,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许多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扶贫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