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 冀忆·乡愁

探访“京北第一天路”:一条别样生态富民之路

来源: 中新网 作者: 2017-09-04 08:46:4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京北第一天路”入口。刘海波 摄

  初秋时节,记者驱车来到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坝上“京北第一草原”。站在坝头观景台向西眺望,一条新修的景观路由此蜿蜒而上,路的两侧,绿草如茵,落叶松、白桦树、山杨等相互交错,林中蜿蜒曲折的溪水湍流不息……这就是当地人亲切称为“京北第一天路”的景观大道。

  “京北第一天路把风电装机作业路、千松坝造林工程开辟的工程路、国有林场牧场的防火路以及村集体的道路通过规划设计、施工整合连接到一起,全部修通后全长160多公里。”丰宁七环旅游开发公司副总经理郑现峰介绍说,这条路大部分在海拔1800多米线位。

  “当年这里是一片片沙化草场,沟塘也没有一点水,树比人还少。”随行的千松坝副场长何树臣说,没有千松坝林场,就没有“京北第一天路”。

  丰宁千松坝林场1999年建场,分布在丰宁县坝上及接坝地区的9个乡镇、7个国营林、牧场,共37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涉及72个行政村、7.89万人,其中贫困村40个、贫困人口16079人。

  “要在这些区域内实现植树造林必须先禁牧,但禁牧对当地人来说无异于口中夺食,这是林场面临的最大难题。”何树臣回忆说,二道河村是坝头第一村,整个千松坝林场的门面,也是河北省赫赫有名的“万只羊”村,过度放牧造成草场沙化严重。

  在千松坝人看来造林绿化是好事,但推动起来却十分不易。“种树就得禁牧,没了羊,我们‘万只羊’村靠啥吃饭?”全村没有一人同意。

  经过调研和多方协商,千松坝负责施工人员在维护群众利益上动开了心思,推行股份制造林,分类管护的机制,即采取当地乡村、农民和国有林牧场出地,千松坝负责造林,林木收益后按相应比例进行分成。这样一来,村民的生活有了保障,项目才得以顺利实施。

俯瞰“京北第一天路”景区内风景。刘海波 摄

  经过17年坚持不懈的造林与管护,茫茫荒原起松涛。目前,千松坝林场累计人工造林85.5万亩、封山育林19.19万亩,百万亩荒山秃岭变成茫茫林海,工程区沙化面积减少近150万亩。

  驱车沿“京北第一天路”行驶,目之所及落叶松、白桦林漫山遍野,极目远眺是直插云霄的风电风车。

  千松坝林草结合的造林模式,留下了森林草原河谷错落有致的景观。2012年,河北某公司看中了这块宝地,经过洽谈,着手开发这块生态林景区。

  为了达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目标,开发公司投资1.6亿元,把千松坝林区原有防火路、风电路、村路整合打通,贯通坝上大滩、四岔口、鱼儿山3个乡镇、8个村,形成了160公里的“京北第一天路”,该路如今已完成80%的路基工程,路面在逐段硬化中。

  在“京北第一天路”范围内,有千松坝森林公园、柳树沟景区、滦河源景区,这里聚集了森林、草原、农田、沙地、湿地、山地、河流等生态元素,景区里有植被600多种、开花的植被有300多种,来自京津唐游客络绎不绝。

  借助“京北第一天路”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实现脱贫致富的村民不计其数。

  “我的农家院能够同时接待六七十人,旅游旺季能赚个十几万。”二道河村村民于永河说。

  于万军搞了七八年旅游,是近年来二道河村靠旅游发家的佼佼者。“我每年收入在50万左右,去年投入270万元改建了农家院,今年形势虽然不是太好,但挣30万不成问题。”

“京北第一天路”景区内的滦河源。刘海波 摄

  同村的董万喜感觉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主要经营了11匹马,出租给游客乘骑,一年能挣七八万元。”

  如今的二道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专业村,全村有农家院46户,可同时接待游客3000人,人均收入近万元。

  “将来公司的目标是让百姓在森林里居住、在公园里上班,让百姓从牧民变为产业工人。”丰宁七环旅游开发公司党委书记吕东申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林场合作造林培育森林资源、企业主体合作开发旅游,通过两次机制合作,林区所有权不变,却实现了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走出了一条别样生态富民之路。

关键词:天路,旅游,致富

责任编辑: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