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扶贫”看新河
作为黑龙港流域的人口、面积和经济小县,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河实施滴灌式精准扶贫,在短短四年里闯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2013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31.56%。2016年底,全县的贫困发生率降至8.36%,减少了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6年全部财政收入还以74.7%的增速居全省第二、邢台市第一。 增减之间,新河县脱贫攻坚的奥秘何在?日前,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精准滴灌扶“真贫” 随着3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的并网发电,新河县望腾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国一直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了。 望腾村是从泄洪区迁建而来的,村里的耕地全部在泄洪区,发展受到各种局限,村民除了种粮只能外出打工,尽管有各级各部门的多方帮扶,长期以来,仍有四分之一的村民找不到脱贫的出路。 新河镇望腾村支书张建国小心翼翼地看护着脱贫的希望——光伏电站。记者 王永晨 摄 近日,透过电站的栅栏门,记者看到,6组利用村里的闲散宅基地建成的长排蓝色光伏电池板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张建国介绍,按照约定,自电站并网之日起,村里每年能拿到18万元,其中村集体留4成,其他由贫困户分享。 望腾村是该县首批享受到“阳光”滋润的11个贫困村之一,县里利用“政银企户保”模式,融资9600余万元帮助这些整体脱贫有困难的村开展光伏扶贫。 占地6亩多的300千瓦光伏电站,平均每天能给新河镇望腾村创造近500元的扶贫资金。记者 王永晨 摄 在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上,新河县采取“拉网式”普查和“绣花式”甄别,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等程序,把最贫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识别出来,扶真贫,真扶贫,从国家帮扶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直接瞄准“靶心”实施“精准滴灌”,提高帮扶效果。在省市扶贫部门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了十三五脱贫滚动计划、“五个一批”脱贫计划,建立了贫困户台账,对贫困户帮扶成效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管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河县与襄军职业技能学校合作共建了创业扶贫培训中心。中心负责人苏慎勇介绍,他们与多家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高铁乘务、电子商务、汽车制造等方向,采取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帮助贫困群众在3到6个月内掌握一技之长,并为他们提供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稳定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已经免费培养输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9名,并举办瓜果、食用菌、养殖和农村干部短训班11期,500多人参加了免费培训。 新河县创业扶贫培训中心负责人苏慎勇介绍,为了让学员学到真材实料,他们花巨资购置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记者 王永晨 摄 “贫困户只要有脱贫路数,钱不是问题。”新河县长李宏欣说,县里的金融扶贫支持力度特别大。其中,2015年开设的新河县农户自立服务社,专门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项目。“贫困户只要找好联保户,一个电话信贷员就会到家办手续,几小时内钱就会到账。”目前,自立社已对3000个农户累计发放贷款3600多万元,受益群众11000人。 产业扶贫引“外援” 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一盒盒纯红薯方便粉丝,10多位女工正在检查包装,分拣装箱——这是7月4日记者在新河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北永盛达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的场景。这家公司由省供销社牵头组建,5万吨红薯淀粉粉条项目一期去年投产。 “我们生产的纯红薯淀粉粉条目前已出口到东南亚,方便粉丝在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卖得特别好。”厂区负责人刘泾汇介绍,企业用工对贫困户倾斜,目前有120人在这里上岗。 “在这儿上班可好咧,一个月能挣到3000元还不耽误照顾家。”来自仁让里乡后沙洼村的申跃君告诉记者,工作日上班8小时,中午还管饭,跟过去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申跃君正在检查红薯方便粉丝的包装。他从一个种地的农民成长为永盛达公司的车间副主任。记者 王永晨 摄 总经理张一博介绍,公司探索实行了“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业+订单农业”的模式,今年发展了近两万亩红薯种植,预计明年增加到3万亩,能直接帮助上万名农民增收致富。 “引进这个项目就是想带动发展本地传统优势品种红薯的种植。像仁让里乡北冯召村的贫困户,把500多亩土地聚到一起搞订单式种植,新品种不用翻秧,妇女、老人都能种,县里还给补贴种植成本,算下来每亩能增收近2000元。”新河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志磊说。 仲维双是河北超威电源公司极板车间分刷片工段的一名分板工,到这里上班前,独自支撑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贫困家庭,老人患有脑血栓,孩子在上学,日子异常艰难。“现在每月能挣5000到6000元,这份工作真的救了我全家!” 河北超威电源公司极板车间分板工仲维双(左)忙得开心而踏实,她每月能收入5000多到6000元。记者 王永晨 摄 这家2012年入驻新河县的公司,去年纳税6000余万元,不仅是利税大户,还拉动就业1400多人。副总经理艾宝山告诉记者,他们坚持优先录用贫困群众,“精准帮扶”招聘会场场不落。 目前,全县通过重点引进培育河南牧原百万头生猪养殖、永盛达红薯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了成千上万名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把做大工业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着力引进了超威电源、中美合资泛亚饰品、北京新康亿管业等“大而难、少而精、新而特”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攒足后劲,增强了产业对贫困人口的吸附能力,而外来企业的待遇往往比较高,基本可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攻坚关键靠“队伍” 在青银高速公路新河收费站出口的西北侧,是个干净整洁的省级美丽乡村——白神首乡刘秋口村。这个村三年前有234户627名贫困人口,占全村980人的64%。到去年底,除了享受低保的15户31人外,其余已全部脱贫。 刘秋口村南与高速路之间的林地,与香菇大棚的结合产生了奇佳的效果。记者 王永晨 摄 在刘秋口村党支部书记刘运才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庄南侧与高速公路之间几十米宽的防护林带,看到林下的香菇大棚一个连一个。 刘运才介绍说,县里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各级各部门同该村党支部一起为发展出谋划策,经过多方调研,最终选定了利用香菇喜阴的习性在林下发展香菇大棚的路子。 刘秋口村党支部书记刘运才在检查香菇大棚的温度和湿度。记者 王永晨 摄 说干就干。经县有关部门联系推动,他们到廊坊学来了大棚香菇技术,“一点弯路也没走”,2014年,第一批香菇大棚顺利建成。 大棚建好了,贫困户如何从中受益?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了运鸿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走上“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发展之路:用扶贫资金让所有贫困户入股分红,部分户还有土地托管收益,上百名离不了家的贫困人口通过在此打工,有了稳定收入。目前已发展香菇大棚100个,占地150亩,部分香菇出口到日本。同时,通过公路绿化养护、托管种植绿色优质强筋小麦等项目和外出打工等方式,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顺利脱贫,去年村里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贫困县脱贫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按照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让每一个农村党组织都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开路先锋。”新河县委书记李群江说,县委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党员创业带富基地和培育示范引领型产业,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
关键词:新河,扶贫,邢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