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稻城亚丁寻找消失的地平线
提及香格里拉,人们会自动脑补不同的画面……大多数人首先调出的应该是那个位于云南西北部,名叫香格里拉的县城(还燃着熊熊烈火),这只是我们知识结构里狭义的香格里拉。广义的香格里拉是一种意境,类似“世外桃源”、“人间仙境”,1957年,印度宣布克什米尔喜马拉雅冰峰下的巴尔蒂斯坦镇就是“香格里拉”;1992年,尼泊尔小镇木斯塘也自称是“香格里拉”……亚州大陆到处都发现了“香格里拉”。
梦中的香格里拉 世界上争得沸沸扬扬的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 中国人的香格里拉无疑在西部,无论是广义而言的西藏、云南、甘肃、青海、内蒙、新疆,还是狭义而言的云南省迪庆、怒江和丽江,他们争称的那里才是“香格里拉”…… 也有人认为香格里拉永远只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地方!大家熟知香格里拉是从英国作家希尔顿·詹姆斯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开始,我们知道小说创作基本上都有一个原型,很可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然而希尔顿·詹姆斯一生却从未到过中国。所以,香格里拉被认为只是詹姆斯理想和虚构出来的一个地方。
消失的地平线 但詹姆斯关于“香格里拉”的落脚点确实在中国西部的某个地方,他对描写香格里拉的认知和灵感来源于另一个人——美国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 1928年,这位叫约瑟夫·洛克的美国人先后两次进入稻城亚丁考察,采集标本,绘制地图,撰写了长达65页,配有76张图片的文章《贡嘎岭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发表在美国1931年的《国家地理》杂志上,在国外引起轰动。詹姆斯·希尔顿的创作素材和写作灵感均源于此,而后在1933年出版了《消失的地平线》,从此香格里拉风靡全世界。
约瑟夫·洛克在稻城亚丁 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的康威,是以洛克为原型塑造的主人公形像。对才华横溢却失意漂泊的康威的塑造,到处显露出约瑟夫·洛克的影子。 希尔顿这样描述康威:康威于1921年就去了东方,因为掌握几种东方语言,康威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法语也说得很好;康威与印度有某种关系,因为康威会讲印度斯坦语,康威在中国生活了近十年,并认为这段时光是他生命中最满意的部分,他终身未婚也没有多少亲密的朋友。 终生未娶的洛克与康威一样,在这世界上惟有一个地方能唤起他的思乡之情,能给他“回家”的感觉的——就是稻城亚丁。 所以无疑,希尔顿小说里“香格里拉”这一印象词汇的发源地,就在今天的稻城亚丁!
香巴拉坛城 香格里拉是佛教经典中的“香巴拉”一词演译而来。“香巴拉”最早出现在经文《时轮坦特拉》中,是释迦牟尼佛晚年为说教而编写的佛经。其中的香巴拉是佛陀理想中的佛国净土,亦即弥勒净土。 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香格里拉有金字塔般的卡拉卡尔雪峰、兰色月光下宁静的山谷、五彩斑斓的森林、大片的草甸和海子,有不同的信仰却和睦相处的寺院和教堂……都与稻城亚丁的景观惊人的一致。 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在稻城亚丁寻找香格里拉之景 冲古寺
冲古寺 其规模历来都比较小,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中的香格里拉喇嘛寺原型。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说:沿这山谷附近有一座喇嘛寺……香格里拉,他是这么称这座寺庙的。这“是个既小巧玲珑又美丽神奇的地方”,专职喇嘛约有50人,当时洛克沿云南迪庆来到亚丁,就居住在冲古寺。 三怙主雪山
从冲古寺看神山 冲古寺位于三怙主神山的脚下,也是神山的最佳观赏地之一。洛克当时从冲古寺的小窗口望出去,看到凌空高耸着一座雄伟的山峰,在月光下闪着熠熠的光,在他的心目中,这该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可爱的山峰……前方构勒出苍白的三角形,这金字塔式的山峰又呈现在眼前。 蓝月山谷
蓝月山谷 在月光下,洛克透过寺庙的小窗户,沿着山谷,静静眺望远处宁静的亚丁小村庄,朦胧月色中,小山村显得那样宁静、平和,似梦似幻的情景深深感动了洛克,他由衷的发出了赞美之词“BIUEMONE”,蓝月山谷,其意即“梦幻般的山谷”。 蓝月山谷里,高山挺拨险峻,深谷两边的群峰像一座座金字塔矗立于汨汨流淌的溪流之上。奔流的小溪,清亮碧蓝如翡翠。山坡上长满种类繁多的药材,山腰间森林茫茫,各种野兽出没其间。深长的古道更是幽邃凄清,古木参天。 亚丁村
夕阳找照耀下的亚丁村 亚丁村庄里和睦相处的人们,多姿多彩、纯朴憨厚的民俗民风,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洛克曾风情并茂地写道:透过丛林在远处山腰的平坝上,我看见有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它被郁郁葱葱的森林环绕着,几户藏楼在金灿灿的麦地中间耸立,炊烟飘飘,时隐时现……洛克突然感悟,这里就是香格里拉,这种宁静淡泊、祥和永恒、和谐相处的生活,就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生活!
稻城著名的红草地
大小海子组成的海子山
藏在深山中的公路 正如藏区广泛流传的一首歌: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人们都把它向往。 那里四季常青, 那里鸟语花香, 那里没有痛苦, 那里没有忧伤,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 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香巴拉并不遥远, 它就是我们的家乡。 这里是神秘永恒、宁静淡泊、秀美自然、和谐安逸的“香格里拉之魂”,来到稻城亚丁,你已踏上了“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亚丁小转山”是旅行者来稻城非常流行的一个项目,不少人只是跟着转,或者单纯地把它看做一场徒步,究竟为什么来这里转山,鲜有人去深究。
转山朝觐的信徒 转山转的是三怙主神山,也就是卡尔卡尔雪山,人们或许对“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这几个名字更熟悉一些。这三座神山相距不远,呈“品”字形排列。北峰仙乃日,南峰央迈勇,东峰夏诺多吉。 三怙主神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为这三座雪峰开了光,并以佛教中三怙主:观音(仙乃日)、文殊(央迈勇)和金刚手(夏诺多吉)命名加持,因此称为三怙主雪山。
三怙主神山之央迈勇
三怙主神山之仙乃日
三怙主神山之夏诺多吉 可能说到这里,你稍微有了一点“好厉害”的感觉,继续科普一下“怙主”。“怙主”是密宗中主要的神祗,也就是护法神。护法神很多,但其中最高位、最根本的才是观音、文殊和金刚手三位菩萨,密宗称之为“三怙主”,分别代表慈悲、智慧和愿力。 下面这段专业词汇有点多……修持密法者要使自已达到与本尊佛的身(法相、手印)、口(佛语密咒)、意(止观定见)相契合,使大悲心与智慧愿力相结合才能解脱成道。所以三位菩萨又代表身语意三密的总和,是修持和敬信密宗者最崇拜皈依的本尊佛。 三怙主神山就是将这三者完美结合的雪山,因而拥有无上崇高的宗教地位和神圣影响,一生当中至少来一次三怙主转山朝觐是每一个藏族人的夙愿。
|
关键词:稻城亚丁,地平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