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 冀忆·乡愁

熊足铜鼎

来源: 石家庄日报 作者:李立华 2014-08-01 09:34:3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熊足铜鼎出土于河北满城汉墓。器身呈椭圆球形,鼎的三足为蹲立状的小熊。鼎盖像是一只倒扣的钵,顶盖上面有四个小兽等距离环立。鼎腹两侧各附一长方形竖耳,鼎耳上有一伏卧的兽。鼎耳穿轴,轴穿过伏兽的臀部,使它可以绕轴翻转。合盖前,先将鼎耳上的小兽掀开;合盖后,将它翻过来扣在盖上,再旋动鼎盖,使伏兽的背正卡在立兽颔下,鼎盖随之被紧密地闭锁起来。这种闭锁结构类似于现代的高压锅,设计之科学、构思之精巧,着实令人赞叹。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铜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铜鼎最原始的作用,是用于炖煮和盛放鱼肉,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锅。和锅盖一样,鼎盖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锅内物质的温度、防止锅内物质因受热等因素引起液体飞溅、蒸汽外溢。流传后世的铜鼎,分为“有盖”和“无盖”两种。有盖铜鼎的大量出现,始于春秋中期。考古研究证明,春秋中期以前有盖鼎传世很少,并不意味着那时的人们一般不使用鼎盖。从考古发现的种种线索来看,春秋中期以前的鼎盖可能更多的是用木、竹等有机物质制成,故难以保存下来;春秋中期以后,以铜制作鼎盖流行,因此绝大部分的鼎出土时都带有鼎盖。但是,像熊足铜鼎这样通过奇巧的设计,使鼎盖与鼎身严密闭锁在一起的并不多见。

  作为鼎足,三只小熊憨态可掬,生动活泼,颇为写实。小熊圆眼圆耳,口腔开膛较深,嘴部造型逼真。呈蹲立状的小熊,四肢健壮,两爪扶膝,显得十分乖觉。熊身上刻画细腻的游丝毛雕显示出皮毛的质感。汉代造型艺术中,熊的形象不仅塑造材料和方法多样,表现情态也极其精彩。不论在雕塑技巧还是在绘画语言上,都可谓极尽艺术创作之能事。既有表现凶悍威猛的老熊,也有憨态可掬的小熊。在遥远的历史传说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有崇拜熊的强烈意识。从传说时代到汉代,关于熊的传说就未曾间断过。史载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初居有熊,号“有熊氏”。《列子黄帝篇》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虎豹熊罴为先驱。在远古时期,熊与龙凤一样,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崇拜对象之一。这一题材的表现,汉代时达到高峰。汉代是一个重鬼好祀、神秘浪漫的时代,加之汉代厚葬风气盛行,导致中国上古神话在这一时期高度繁荣,汉代人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都飘散着神灵的迷雾。所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熊神话,大量涌现在琳琅满目的汉代器物中。

关键词:熊足铜鼎,满城汉墓,图腾

责任编辑:郄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