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塔下的农场Style 伦敦人周末的好去处
在农场工作的夏洛特和我有了一番闲聊,今年22岁的她从初中开始就来这里做义工,发现自己很喜欢动物,就在大专期间选修了动物饲养和农场管理。“很幸运,我得到了一份农场的兼职工作。”和伦敦其他一些农场一样,这里主要靠福利彩票基金(Big Lottery Fund)支持大部分的运营支出。除了农场经理和各个项目经理,其他大部分人都是志愿者或叫义工,他们负责打扫、清洗照顾动物和帮助组织一些活动。 除了孩子的活动,这里也给成人组织瑜伽课、陶艺课,还给智障儿童准备了活动场所。早就听说伦敦人的公民意识非常强,从小小农场便可以看出他们的社区精神。在她看来,去年的伦敦奥运会就是发扬这种社区精神的时候——许多伦敦人都自发走上街头,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也享受和社区朋友一起工作的乐趣。这些讨论让我想起去年英国女王的新年致词,她曾提到社区在大家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与Hackney农场的小巧精致不同,Mudchute公园和农场(Mudchute Park &Farm)是伦敦乃至欧洲最大的城市农场,占地34英亩。你可能很难想象在伦敦的市中心能有这样一个宁静安详的农场,高耸的金丝雀码头就在视野内,却令人感觉自己好像身处另一个世界。现代化的伦敦离自己那么远又那么近。 Borough Market,周末的新鲜生活 博罗市场是伦敦最古老的食品市场,历史可追溯到1014年甚至更早。在13世纪和18世纪经历了两次小小的搬迁和波折,但这里一直是各类新鲜食物和食材的集散地,至今也还是周围社区居民的主要采购场所。除了博罗市场,伦敦还有著名的鱼市Billingsgate Market、肉市Smithfield Market、花市Columbia Road Flower Market,这些市场不仅满足着伦敦人对“新鲜”的孜孜以求,也是厌倦了“经典游”的人们的新宠。 虽是大雪天,所幸市场在荫棚的庇护下显得温暖不少。赶上周六,也就是所谓的“墟期”(周四、五、六),市场里多了不少现做现卖的美食摊点。离地铁站最近的市场入口处便是声名远扬的“Cafe Brood”,他们的Paella(某种西班牙式肉燥饭)制作过程如同一场表演。市场里没有“厨房”,一切烹饪都在顾客的面前进行。Cafe Brood最出名的是它家的大号铁锅,和满满一锅的大虾咖喱拌饭。“来往的人很多,感兴趣的顾客都可以试吃一小勺,基本上试吃过后他们都去排队了。”正忙得热火朝天的西班牙厨师边得意地告诉我,边抄起一份肉燥饭递给下一位顾客。小小的摊点面前早已排起长队,而大锅里蒸腾起的热气和香味随着锅铲的起落散开,更让排队的顾客们满心期待。 肉燥饭只是博罗市场里众多小吃摊位中的一个,在这里你几乎可以尝到来自全欧洲各地,甚至中东的美食。飨宴不一定要是玉食华府,在博罗市场随处可见拿着餐盒站在小摊前吃得滋滋有味的人们。 除开美食,博罗市场也负载着“市场”的基本功能——卖菜。蔬菜、水果、肉类、奶酪、调味品、面包……今年刚被CNN评为全球十大“新鲜市场”之一的博罗市场在“新鲜度”上不负盛名,事实上自十八世纪以来它就已经成为了伦敦最重要的新鲜食材市场,在誉满伦敦的名厨Jamie Oliver成为它的忠实拥趸后,这里近年来更成为食客和厨师的流连之处。 |
关键词:伦敦,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