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塔下的农场Style 伦敦人周末的好去处
三月光景,伦敦城的寒意却还未消散。刚从Monmouth咖啡店买好暖手Flat White咖啡的萨拉(Sarah)正在喧哗的博罗市场(Borough Market)闲逛,这里现今游人如织不比过去清闲,但食材依然一如既往的地道。每周三次,萨拉会特意从城北的家里搭地铁来泰晤士河边的博罗市场采购有机食材,不论是湖区运来的鲜肉类,还是伦敦名厨也青睐的奶酪。萨拉的女儿在北面的Hackney农场做义工,照料动物,不时还给社区的居民讲解农场运营的轶事。虽说是农场,但地理上和繁华的街道只有一墙之隔。萨拉闲来无事时也会去农场和女儿一起消磨下午时光。蓝天绿草,身边还有动物相伴。夜晚回家,家中还或许会有丈夫从周末花市上买来的鲜花。 在看似繁忙的伦敦城中,萨拉的生活方式像一些伦敦人的生活缩影。各式各样的农场、市集给伦敦人带来了享受“江湖之远”和田园逍遥的机会。20世纪末,农场主市场(Farmer’s Market)亦逐渐在城市兴起,农场主们直接把新鲜食材带到伦敦各个广场和花园,超市的货架不再是唯一选择。 Hackney农场,城市中的小清新 带着两岁半的女儿去Hackney农场的这天是三月里少有的一个晴朗的上午,这也是女儿搬到伦敦后第一次的农场之行。 伦敦的城市农场受美国社区花园运动的启发,在19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社区花园,人们在这里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和其他植物。到了1970年代,第一家城市农场Kentish Town City Farm在伦敦建立,既种植植物也饲养家畜,同时引进了荷兰儿童农场的成功经验。之后,各地纷纷出现不同规模的城市农场,到了现在全英国有大概120家城市农场和学校农场,超过1000个社区花园,可以说在英伦岛国的各个城市中添加了适宜人居的必要元素。 告别小动物之后,我们继续寻找神秘的菜园。伦敦春寒依然料峭,多数的植物还没发芽,但有很多说明牌,“这是草莓,现在还在土里没有发芽;这个长着长长叶子的是大蒜……”这里没有温室大棚,成块的土地上种着果树和可以让枝藤攀爬的架子。简单纯朴的小菜园简直让人忘记,墙外就是附近的居民楼和马路上来回行驶的汽车和双层红色巴士。 |
关键词:伦敦,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