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襄阳:一段水与城的故事
习惯了远走高飞,去看海阔天空。走得远了,飞得多了,风景也会看腻。世界再大,毕竟是人的。既然都在人生里过活,就来看看人生的底处,藏着些什么。 襄阳,这座走过2800年风雨的古城,没有大美的风景,有的,是历史深处的普通轨迹。汉水流淌、城墙变迁,几千年就这么过来了。城里的人生汇进去,这沧桑、静默的几千年,多了几声人的欢笑与悲吟。 细数汉水流年 长河一扁舟,多悠远的意象啊,时光都被拉长了。谁能永久地陪伴,很少吧。在爱情里寻找永恒,找回一把灰心。只有一叶扁舟,从有人烟的时候就开始在江心漂泊了。我开始信仰自然。瞧,船与水,携手走过荒芜流年。数船,不再是寂寞的消遣。 汉江是汉江两岸居民的生命线——徐信摄 从樊城一岸的明珠广场出发,经过矶头,沿条石堤岸走下江,两艘并排的客船停泊着,女人在剖鱼,男人招揽我上船过江。坐船,多么远古、质朴的记忆!船头在柔软的水面划破一道口子,一圈一圈晕开的细微波浪,像嘴角的笑意,被撩拨着层层荡漾开来。 襄阳人上出租直呼“过江!”,尾音和屁股一起坐稳,利落又潇洒。过江以后,才慢条斯理地说详细地址。襄阳人还常说的一句话是,去江边走走。穿梭汉江与江边行走成了襄阳人最平常的生活和乐子。像我一样有闲情坐船的人,寥寥无几,渡船因此而空荡。心里有点惋惜,但又明白所有东西,都和人一样逃不过命数。 绿染护城河 摄影:张玉涛 说起来,渡船的命比襄阳这座城的历史还要久,渔船和渡船是汉江的第一批船。在渡口还是这片流域唯一地标的远古,逐水而居的稀疏人家,吃水、浇灌、运输、交流都倚赖这条闪烁着母性光辉的大江。渡船像织布的梭子在两岸往返,人烟阜盛以后,才有了沿江分布的襄阳和樊城,城市这匹布才有了雏形。 樊城屏襄门 小舟轻上,春江潮水,碧蓝通透,仿佛汉江比人活得练达明白。城因水生,水能荣城。第一批渡船桨声呜咽时,襄阳这座城还在孕育之中。当南来北往的第二批商船,在汉江百舸争流时,襄阳已晋身为商贾云集的大都会。还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樊城依托汉江黄金水道的便利,作为内地货物集散地,吸引了各地商人和商船。从火星观码头到梯子口码头5公里的江岸上,20多座类似的水运码头张开嘴巴,吞吐着来自鄂、豫、陕等各个省份的物资。 头枕汉江的中山前街,在老襄阳们的记忆里是樊城最繁华的街市:鼓胀但角落破损的风帆,铿锵有力的船工号子,弯腰佝偻的背夫憋红的脸,被捏紧成碗口粗的衣服顺江面滑过的流畅线条,在渡船里打哈欠或望着江面出神的乘客,不远戏楼传来的袅袅笙歌,临江面馆飘香的窝子面,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透过泛黄的老照片,仿佛还能听得到生活热闹的声响,手心还握着撑船拉纤、背货浣衣的力气。
|
关键词:襄阳|汉江|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