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频道 >> 原创

我是长城保护员|老许和他的长城“宝贝”

2020-11-09 08:58:36 作者:郑梦婷 廉明坤 王璇 闫玲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廉明坤 王璇 闫玲

  他,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自费包山、护林、保护古长城;他,先后发现了沉睡四百年的窑址群遗址和世界唯一完整的斑鬣狗化石;他,曾主持两期长城修复工程,收集、整理上千件长城文物,建成板厂峪长城文化展馆……

  他——就是许国华,长城人后裔,“文保土专家”,秦皇岛板厂峪风景区负责人。

  他说,板厂峪长城周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将这些故事讲出去,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老许的“宝贝”之长城文化展馆:让“躺着的”文物“活起来”

  斑鬣狗化石、明长城垛口砖、明长城出土瓷片、明长城饮马石槽……馆内陈列的这些宝贝,都出自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板厂峪村的长城文化展馆。

许国华在长城文化展馆给记者展示并讲解长城文物。长城网记者 王璇 摄

  这个长城文化展馆的创始人,正是以保护长城文化为己任的许国华。“这是安字铁印,是明代长城关隘过关官印”“这是明长城石炮,威力很大”“这是秤砣,用来称量军用物资的”……说起馆内的这些老物件,老许如数家珍,每一件都能流利地讲出物品的名称和用途。

板厂峪段长城出土文物——安字铁印。资料图

  2002年,老许在板厂峪景区内建立了长城文化展馆。如今,他的展馆已小有规模,占地约1300平方米。馆里藏品琳琅满目,有各种长城防御兵器、各种形制的火铳、长城文字砖、建造长城所用的工具、明清时期民间用品等。“随着接触增多,我对长城文化的喜爱就越深。”老许说,他喜欢收藏长城上的任何陌生物件,甚至很多被人看做是“垃圾”的东西也都捡回来存放在展馆里。

板厂峪段长城出土文物——斑鬣狗化石。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摄

  “这是世界唯一完整的斑鬣狗化石。”老许骄傲地告诉记者,这里不少宝贝十分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此外,老许还是一个特别用心的人。他会将展馆内的文物分类成建筑类、生活类、防御类等。

板厂峪段长城出土文物——明长城饮马石槽。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摄

  当然老许对文物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简单地分门别类,他还琢磨这些物品的使用功能、历史价值等,推测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性和发展水平。比如,在一次修敌楼时,意外出土了小孩用的刮屎刀以及女人用的发夹。他推断出,昔日,在长城上不仅有男人驻守,而且还住有女人小孩,这说明人们已经在长城上安家立业、生儿育女了。

板厂峪段长城出土文物——毛笔盒和膏笔用的扁石。长城网记者 王璇

  “总有人问我怎么知道这么多冷知识?其实是我喜欢研究这些并讲给大家听。”老许自豪地说,自己在板厂峪风景区公众号上有个固定栏目叫《老许讲长城文物》,目前已经出了100多期了,目的就是让“躺着的”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人把长城文化传承下去!

长城文化展馆内景。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摄

  老许的“宝贝”之板厂峪窑址群遗址:解密长城砖的前世今生

  在老许眼里,长城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除了长城文化展馆里那些“长城宝贝”,老许还有另一个宝藏——“板厂峪窑址群遗址”。2002年发现以来,这里累计探明砖窑遗址217座,目前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砖窑群。

明代长城砖窑遗址。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摄

  许国华介绍,明长城砖窑遗址群是国家级保护文物,万历年间,义乌兵随戚继光重修长城,在石筑长城的基础上加砖修复,并增修砖制敌楼。将士们在此开窑烧砖,以供修筑长城之用。

板厂峪段长城出土文物——长城砖。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摄

  “200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2号、4号两座砖窑进行了考古发掘。”老许说,如今,这两座保存完好的砖窑已开发,可对外开放参观。记者一行人走进砖窑遗址,只见砖窑均由窑门、窑室、工作面三部分组成。其中窑室由火膛、窑床、窑身、窑壁、窑口等部分组成,里面还保存着当时烧好的筑长城用的大砖头。

  “这些窑址群遗址,对于研究古长城的建设及其建筑工艺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老许说,除了保护好这些长城文物外,他还要把长城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传递下去。

  “我们这儿有研学基地,现在有好多青少年来体验长城砖的烧制。”老许说,只要遇到孩子们来参观体验,他不管多忙也要陪着孩子们边做边讲解,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把热爱长城的种子播撒给下一代。”

  不爱长城非好汉:既要抢救修缮也要解锁更多新的“玩法”

  从板厂峪窑址群遗址出来,是一条通往山上明长城的宽阔大道,这条贯通南北的水泥路,让游人可以轻轻松松走到长城脚下。

  “有了路,才会让更多的人走进长城,喜爱长城。”2000年,老许修了一条宽5米,长5公里的从驻操营镇延伸到景区的水泥路。2006年,老许又修了一条宽4米,长2公里的从窑址群遗址延伸到长城脚下的水泥路,这些路打开了联结长城与城市的旅游“天路”。

板厂峪景区。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摄

  在经营景区、努力开发的同时,老许把他多年来对家乡的爱,用修复长城的形式,充分地体现出来。

长城义乌兵后裔许氏家谱。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摄

  “小时候,我就听老人说我们祖辈是修长城的。”老许说,2004年在这一带出土的一块石碑,证明了自己是义乌兵山屯营中军守备许大诚的后代。传说、记忆、家族、历史,就这样点滴汇聚成现实,也正是因此,他下定决心要修复家乡的长城。

  2014年,在老许和相关人士的坚持和推动下,秦皇岛市正式对域内明长城的精华地段板厂峪长城展开修复。“一切都是按照旧材料、旧工艺修建,力求修旧如旧。”老许介绍,2014年,修缮的是159号至160号敌楼,总长250米;2017年,修缮的是163号至166号敌楼,总长2000米。在修缮长城的过程中,尽可能保持长城原始风貌,完整地保存好这一段长城所记录的历史符号。

经过修复后的板厂峪段长城。长城网记者 王璇 摄

  在老许保护的板厂峪长城范畴之内,保留有绵延25公里的明长城和67座敌楼,据《临榆县志》记载,这段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后,派中军门谭纶再次重修。这里的古长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敌楼星罗棋布,最高敌楼修建在800多米高的山顶上。其中现存十几处长城界碑,在现存明长城中十分罕见。

许国华向记者介绍长城外侧残存的“羊马墙”。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摄

  “每次去巡视这些古长城,我既幸福又担忧,有些墙体亟需抢救修缮。”老许说,在板厂峪景区长城的159号敌楼的外侧,有一处被称为“羊马墙”的城墙,目前该“羊马墙”中的“羊墙”,面临倒塌的风险,只能用木板和树木来支撑。据了解,“羊马墙”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敌楼,而板厂峪景区的“羊马墙”这种军事形制,在我国长城沿线,很少发现,十分珍贵。

许国华在长城上清理游客留下的杂物。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摄

  “我是义乌兵的后裔,对长城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想在保护长城和建设生态长城这条路子上一直走下去。”老许说。

  谈及板厂峪长城景区的未来发展,这个朴实的农民有着自己的想法。“未来到长城,不仅能爬长城,还要解锁更多新的‘玩法’。”老许介绍,去年,国家层面发布《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河北省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不仅要挖掘长城文物和文化精神内涵,还将提供更多游长城的方式。

板厂峪景区。长城网见习记者 廉明坤 摄

  “我想要打造板厂峪长城景区版本的‘清明上河图’。”老许说,计划以板厂峪长城景区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独具的历史文化为设计灵感,引入动画、数字化等方法,将板厂峪长城沿线的风景、长城文化展馆、非遗文化展示区、精品民宿康养区、特色餐饮休闲区等一一立体化呈现出来,带给人们更独特的“长城体验与生活”。

关键词:长城,文化,保护责任编辑:李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