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因疫情闭馆3月有余的河北博物院重新恢复开放。为欢庆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河北博物院不仅推出丰富的线下主题活动,还与各类媒体协作开展系列线上活动与广大公众一起共飨文化盛宴。
一、线下活动紧扣主题、精彩纷呈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是河北博物院备受观众好评的两大精华展览。《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呈现的是古国中山国的神秘历史,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遗存展示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景象。《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示汉代王公贵族奢华的身后世界,众多精美的文物从不同侧面折射出汉代兼容并蓄的时代气度。以两大展览展出文物为基础,结合本次国际博物馆日“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的节日主题,河北博物院精心策划了精彩纷呈的线下主题教育活动。
对话文物,感受兼容并蓄盛世遗风
在让人赏心悦目的汉服舞蹈《礼仪之邦》中,活动拉开序幕。一个个身着汉服的讲解员翩翩起舞,衣袂轻扬、罗袖广舒,演绎传统汉服古典之美,步履翩翩、身形袅袅,展现泱泱大国的礼仪风范。
在文物赏析环节,讲解员结合文物仿制品现场展示铜羊尊灯的巧妙设计、造型特点,与观众进行互动,揭示蕴含其中的吉祥寓意,并现场点燃铜灯,让历史的光芒照亮今朝。
接下来的国宝欣赏,邀请观众与“国宝”文物长信宫灯亲密相约,让观众在近距离触摸、组装文物复制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信宫灯的科学设计原理,感受珍贵文物中蕴含的古人智慧。
演绎历史,重现战国中山古国风云
由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编创、排演的历史情景剧《梦回中山》也首次在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的舞台上惊艳亮相。《梦回中山》以河北博物院展出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等文物为线索,串联起中山国鲜为人知的历史,通过“争王之梦”“称王之路”“立王之本”三幕情景剧,演绎了中山国跌宕起伏的兴盛衰亡。
由讲解员们客串的演员共情人物、融情史实,生动塑造了司马赒、张登等历史人物,与公众一起梦回战国乱世,体验神秘中山国的成败兴亡。生动的剧情、精彩的演出让观众们沉浸其中,为盛极一时却迅速没落的中山国唏嘘感慨,同时也深切铭记了中山国衰亡覆灭的警示意义。
“浩瀚宇宙,银河苍茫……有馆大哉,名曰博物……世界大同,共创辉煌。”由讲解员集体带来的诗朗诵《博物馆颂》,一声声满含真情,一句句慷慨激扬,传递着博物馆工作者传承灿烂文明的坚定信念。
2、线上活动打破时空局限,实现博物馆资源共享
现代媒体为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提供便利,便捷的传播方式极大地延伸了博物馆文化资源的辐射范围。“5.18国际博物馆日”河北博物院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内容丰富的云端活动,打破受疫情影响的时空局限,实现博物馆文化教育资源为更多的公众平等共享。
精彩线下活动,云端现场直播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线下活动精彩开展的同时,河北博物院还通过官方新浪微博、长城新媒体冀云、抖音平台等媒体客户端进行全程线上直播。线上直播的方式为更多不同地域的观众参与其中提供便利,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搭建的文化桥梁,与活动实施者以及现场观众一起对话文物,一起穿越时空,梦回古国中山,感受大汉遗风,获得别具一格的参与体验。
多平台合作,继续开拓博物馆文化传播途经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河北博物院继续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微信订阅号、官方微博等自媒体,通过“云博物馆直播”、河博VR全景模式、精品文物3D赏析等方式,开展云端文化服务。
此外,河北博物院还积极探索合作模式,深化与各类媒体平台的合作进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与天猫合作,参与“淘直播”客户端“掌上博物馆开馆夜”馆长直播带货活动;与新华网客户端、新华云直播、网信河北合作开展“518云上盛典——博物馆直播接力”云直播活动,连续三天为广大观众献上云端直播导赏;与河北广播电视台等合作推出“我为国宝点赞”融媒体传播活动,并通过国内文博、交通广播行业同步推送;与河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有多远走多远》栏目合作“博物馆里的故事”系列节目,与听众分享并探秘河博精品文物背后的故事;与河北故事广播合作推出“相约河博,共话国宝”活动,在5.18期间连续5天通过河北广播电视台即听、冀时客户端播出“带着课本去旅行”教育服务直播访谈节目。
系列线上活动,既有与电视台、广播频道等传统媒体的携手又有与新媒体客户端的合作,充分利用媒体的传播优势,极大地拓宽了博物馆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了博物馆服务的受众群体,为更多的观众互动参与博物馆文化活动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途经。
自5月18日开始,河北博物院重新恢复开放。今后河北博物院将继续倾心做好各项服务,一如既往地热忱欢迎各位观众前来参观。此外,河北博物院还将不断深化“互联网+”在文博工作中的应用,抓住网络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发挥博物馆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