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频道 >> 旅游红黑榜

景区旅游宰客治理需要往“深”挖

2018-08-05 08:46:42 作者:​鞠实 来源: 中国网
分享:

  对一些游客来说,轻易在景区被宰(不管是明宰还是暗宰),尤其是被出车司机一忽悠就上当,也就说明他们的警惕性不够,事前的旅游准备不足或缺乏,需要在今后的旅游中强化和改进。

  近日,有消费者投诉称,在青岛一些旅游景点打车,会被司机拉到推荐的饭店吃饭。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出租车司机与多家饭店达成合作,以啤酒来自青岛啤酒一厂、食材新鲜、口味好等各种推荐理由,拉客进店,提成高达30%。日前,记者对此进行暗访调查予以证实。(华商报7月31日)

  乍看起来,饭店给拉客来的司机30%的回扣,是司机和饭店之间的事,是个人的自由,与其他人无关,与直接的宰客的“天价”无关,与此前一些地方明火执仗的“天价大虾”、“天价鱼”等,以及不结账就出不了饭店的门相比,似乎“温柔”不少,没那么严重和性质恶劣。

  但鉴于这样的高回扣背后明显的饭店总体饭菜价格比普通饭菜价格要高很多、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司机、饭店用建微信群等方式即时互通信息、酒菜虚假宣传(说是高档青啤等实则不然)等,等于把人生地不熟的游客变相强制带到饭店强制欺骗消费褥羊毛,这样的饭店给司机高回扣其实和此前的饭店直接“天价”消费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一方面,这样的宰客比以往的景区“天价”宰客事件,更具目标性、定向性、事先预谋性、群众连贯诈骗性,某种程度上游客被宰更有难以逃脱性,而且还是在当地三番五次的旅游市场整治,特别是上个月刚刚开展过旅游市场经营整顿的前提下,还出这样的乱象,胆大妄为情节可见一斑。另一方面,这样的宰客行为更具隐蔽性,更难打击,凸显一些经营者的狡猾,游客利益更难保障。

  其实,这样的景区宰客日趋隐蔽和手段多样,并非一时一地才有的现象,而是目前很多地方旅游业的一种普遍趋势合情势。比如前几日央视曝光的海南不合理低价“购物游”,以前的明目张胆的超低价游,已经不敢在旅游合同中直接显现,而是通过签订阴阳合同的方式予以掩盖、规避——口头等宣传时是超低价吸引,但到真正签旅游服务合同时,也是按有关正常价格签字,但实际并为付合同中的价格。

  这在凸显打击旅游宰客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其实从另一角度也凸显了此前的旅游秩序整治,尤其是不少地方在旅游秩序整顿中,很多时候还处于比较肤浅的状态。这就警示地方在监督整顿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问题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治了之,有关方面不能满足于以往的肤浅整顿,而是要更加深入,这其实也符合所有市场价格整顿的复杂性、反复性:严重价格违法—整顿—隐蔽价格违法—再整顿—价格违法消失。

  具体讲,一方面切实擦亮出租车是地方形象的窗口,严禁参与任何形式的宰客;另一方面,可为景区饭菜等商品经营,规定一定的经营利润幅度;再一方面,也可像国内一些机场整顿“天价”一样,采取一些基础性的措施,确保景区和当地市区一样“同质同量同价”。退一步讲,即便不能完全做到,也要控制在相对合理规范。当然,这考验的是有关方面的担当、智慧和勇气。

  当然,对一些游客来说,轻易在景区被宰(不管是明宰还是暗宰),尤其是被出车司机一忽悠就上当,也就说明他们的警惕性不够,事前的旅游准备不足或缺乏,需要在今后的旅游中强化和改进。

关键词:旅游,治理,挖掘责任编辑:胥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