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栈道”不应只是“刺激尖叫”
玻璃栈道、玻璃观景平台作为新兴的旅游景点项目,也存在一定安全风险。2月15日下午,北京市旅游发展委主任宋宇在全市旅游行业安全工作大会上表示,正协同市安委会研究商讨确定景区内此类玻璃建筑的监管主体责任;在相关管理措施出台前,景区禁止建设玻璃栈道。(2月16日《新京报》) “无法让游客尖叫的景区不是赚钱的景区”,近年来,玻璃栈道、玻璃观景平台频频在一些自然风景区建成,这样的宣传口号助长了景区的建设热情。据了解,近三年来,国内已有在运营的玻璃栈道250多条。 “玻璃栈道”起始于外国的一些景区,近年来在利益的引诱之下,堂而皇之的进入到国内的景区里。应该说,这是一种多元化的服务。旅游事业需要包容更多新鲜的、前卫的多元方式。 不过,由于建设“玻璃栈道”形成了一窝蜂,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女游客走到中间不敢前行了,瘫倒在玻璃栈道里。一些小朋友上了“玻璃栈道”吓得哇哇大哭。这些还都算不上什么,毕竟是心理作用导致的。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玻璃栈道”刚投入使用就出现了裂纹。让游客在尖声大叫的刺激中惊魂不已。虽然没有发生事故,但是很明显的是,存在各种安全的隐患。 北京旅游部门叫停“玻璃栈道”建设,在国内还是第一家。看到这则新闻,很多网友开始心烦意乱,开始指桑骂槐,认为监管部门岂能只有一颗脆弱的玻璃心?为了推卸监管的责任,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就剥夺游客寻求刺激的权力? 其实,有玻璃心的不是监管部门,而是部分游客。北京市旅游部门只是暂停了“玻璃栈道”的建设,而不是永远叫停,性质是有着本质不同的。目前,北京市旅游部门正在探讨和思考行业标准,也就是说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放开“玻璃栈道”的建设。这恰恰是负责的态度。“玻璃栈道”给景区带来的利益是不言而喻的,这个时候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维护游客的绝对安全,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是把游客的安全放在了最为重要的地方。 “玻璃栈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技术还不成熟。其二,设备标准空白。其三,保障救援缺位。失去了这些,“玻璃栈道”就不可能是安全的。当务之急的事情是,要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一个“玻璃栈道”的技术标准,设备标准,建设标准。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最安全,在什么地方能建设什么地方不能建设要细化,什么人群可以游玩什么人群不能游玩也需要有个规定。你比如说一些老年人就不适合,患了高血压、冠心病的群体也不适合,景区该如何把好这个关口,都需要理智的面对。 “玻璃栈道”是时尚的旅游,绝对禁止显然不行。但是,只是为了利益就允许其存在也不合适。这就需要游客多些耐心的等待,在具体行业标准出台之后,再“愉快的玩耍”也不迟。(郭元鹏) |
关键词:玻璃栈道,建设,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