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旅游频道>>旅游美食

搜罗沧州美食

来源: 长城网综合 作者: 2015-04-30 16:19:2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沧州火锅鸡

  人们对沧州的认识恐怕只停留在“武术之乡”“铁狮子”的印象上,其实,能让大家记住这座历史名城的还有一道美食,那就是沧州火锅鸡。

  沧州人火爆实在的性格成就了这道美食,它将川菜中的红烧鸡和麻辣火锅相结合,既能吃鸡肉又能涮火锅,这是沧州火锅鸡的最大优点。因此,沧州人在宴请宾客的时候,大都会首选这道美食,哪怕吃到月落星稀也不用担心菜凉,对酒当歌的洒脱,大快朵颐的豪情,将沧州人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沧州火锅鸡以麻辣鲜美、口感绝佳、风味独特而著称,满嘴的麻香会让食客在进食两成饱后胃口大开,越吃越想吃。千万不要以为这样一道物美价廉的美食做法多么考究,其实简单得很。只需将郫县豆瓣酱炒出麻香,然后连同鸡块一起爆炒,待鸡肉三四成熟后,加入汤和佐料即可。就着蒜蓉、醋和各种涮菜进食,各种浓香便应运而生了。

  广大游客、美食家一定要去沧州亲自品尝这道美食,食用一遍,其味自见。千万不要有找不到正宗火锅鸡饭店的忧虑,因为沧州的大街小巷都有火锅鸡店,并且几乎每一个沧州人都能做出地道的味道,因为它的香早已沁入了每个沧州人的肠胃、厨艺和性格里了。作为一个远在他乡的沧州人,时刻都怀念着这家乡的味道。

  沧州冬菜

  沧州冬菜,风味别具一格、兼有香、甜、咸、辣四味。加之其所含水份适度,密封包装,具有春不干,夏不腐,秋不霉,冬不冻之优点,堪称四时佳蔬。沧州冬菜是用本地产的一种帮薄、筋细、含糖多的优质大白菜,去掉老帮和绿叶,切成宽约1厘米,长约1.2厘米的小块,晾晒后拌上适量的精盐和蒜泥,装坛压实,牢固封口,经长时间自然发酵而制成。其色泽金黄,气味芳香,落口微甜,咸中略带辣味,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诚为沧州之特产。沧州冬菜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民间传说,沧州 冬菜在明朝就很有名,到清朝时期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增多,经营冬菜的商人利用贯穿沧州市的京、杭大运河之便,由船舶装载,北销京、津一带,南销江、浙诸省。  
  据《沧州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沧州古城内外已有数十家冬菜作坊,买卖兴隆,行销国内外。1936年,沧州冬菜曾在巴黎举办的商品博览会上荣获优质产品奖。沧州冬菜食用方便,可以做为佐餐的咸菜和酒席筵间的酒菜。在炒菜或烧汤时,作为调味品放入少量的冬菜,则芳辣味美,诱发人的食欲。还可以把沧州冬菜加工制成别具一格的风味名吃。例如:以冬菜和冬笋为主料烹制而成的沧州风味名吃”炒二冬”,黄白相间,色泽淡雅,脆嫩爽口,清香四溢,倍受国内外游客和赞赏。

  河间驴肉火烧

  河间市地处广阔的华北平原中部,古代曾为河间国,汉代封河间王,是为诸侯,后又设府,地处京南交通要道,明代以后,为通往南方各地的“御路”,相传道路的宽度为“十八弓”,成为南北通衢大路,俗称“京南第一府”。因此,南北风味的各种饮食在均在这里有所发展,尤其是清末时期,宫内太监,多出于河间一带,清朝末落,宫中烹饪高手御膳房太监回到家张,流于民间,靠手艺吃饭。因此有话流传说,“要吃饭,河间转”。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的美味,堪称第一人间至味。河间独特风味的“大火烧夹驴肉”,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来到河间,一书生“杀驴煮秫”招待李世民,他吃后连说:好吃,好吃。清代乾隆下江南,从河间路过,错过住处在民间吃饭,主人只好把剩饼拿来夹上驴肉放在大锅里煲热,乾隆吃后,连连称赞。经过数代流传才形成这样一种形状(长形)和风味。河间有句俗话叫:“常赶集还怕看不见卖大火烧的”,这也就是说大火烧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大家对这种食品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因保护耕畜,驴不能随便杀了,只好掺上猪肉,又独创出用驴油与淀粉加上各种药材熬制成的焖子。文革时期,又因割资本主义尾巴,河间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就全部停了下来。改革开放以后,各村镇尤其是河间米各庄一带的经济比较开放,火烧驴肉就又活跃了起来,新一代的面点师,集老一代的经验,把“大火烧夹驴肉”这一传统食品发扬光大,很快推向了长江以北各地,并且深得各地美食家的好评。

  【河间的驴肉火烧】和【保定的驴肉火烧】有何区别?

  1、保定的驴肉火烧源自徐水漕河镇;河间来自河间府。

  2、保定的火烧是圆形的,河间的火烧是长方形的。

  3、保定的驴肉习惯把驴肉泡在锅里,汤汁鲜美。河间的火烧夹的驴肉大多是干驴肉。

关键词:沧州,美食

责任编辑:董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