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观光农业“百花齐放” 村民开辟农业增效空间
原标题:安徽观光农业“百花齐放” 村民开辟农业增效空间 “以前水果都是瓜贩收购,现在游客在田间就买了大部分” ——卖产品、售“体验”,产业融合鼓起村民钱袋子 最近,合肥市向梅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负责人李向梅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4月份正是西瓜传粉的时节,我们会组织100多户城市家庭免费前来体验,让市民自己动手,了解西瓜生长过程。 ”李向梅表示,市民传粉的西瓜都会做上标记,等到5月中旬西瓜成熟季节,合作社规定他们必须前来购买该西瓜。 “即便如此,报名的人数还是超过了预期。去年也是同样的情况,市民第一个周末来传粉,之后的几个周末还会前来,看看自己传粉的小西瓜长多大了,到了成熟期,都迫不及待要购买回家。 ” 李向梅告诉记者,以前西瓜都是等着瓜贩收购,现在游客直接在田间就采购了大部分的西瓜。 “如今,三十岗乡风景村内的西瓜都是通过采摘、体验的渠道销售,不仅不费力,而且能卖上好价格,比直接销售每斤能多1元钱,我家基地内的30亩西瓜能多卖10万元左右呢。 ” 休宁县齐云山东麓的村民程根起也受益于观光农业。 “我家种植果树已经有20多年了,以前都是卖水果,近几年前来赏花摘果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和兄弟一起开了这个生态观光果园。 ”程根起说,“天气好的时候,每天有一两百人来园内游玩。 ”程根起家的生态观光果园生意越来越好,80%的果子直接被游客采摘购买,去年一年纯收益达到10万元。今年2月,他又种植了30亩杨梅和20亩梨树,将摘果期延长到10月下旬。 不仅如此,龙头企业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在李向梅的3个果蔬种植基地内有140多名周边村民前来工作,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姜平的桃蹊水果农场也吸收了不少周边村民,“农村的闲散劳动力可以来农场干活,每个月基本工资都能达到3000元,加上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有500元,这些都增加了农民收入。 ”姜平说。 “观光农业要留住消费群,让人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跟上配套服务、创新思维,兼得“土息泥香”“真金白银” “以前游客是来了看看花,半天时间就返城了;现在大家是上午看看花,中午吃吃农家饭,下午返城;未来能不能留住游客,让大家玩一天,住一晚,第二天再返城呢。”姜平认为,留住游客就是留住消费力,“大家只要还在乡村,就自然会产生消费,带来‘真金白银’。 ” 对此,谷米田庄的单伟峰也深有感触。“等天气再暖和一些,我们打算举办一些露营活动,让大家在乡村的广场上,组织篝火晚会,看看星星,住在帐篷里,多玩一天。 ”单伟峰说,“如果周边游玩景点丰富,有一定集群效应的话,还能让市民在第二天前往周边进行再次游玩、消费。 ” “乡村休闲要留住消费群,让人们来了不想走、来了还想来。 ”庐阳区副区长洪书霞表示,做好相关配套服务,让乡村活动更加丰富、有创意,避免同质化很重要。 “目前庐阳区已涌现出一大批有特色的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如‘桃蹊’5千亩经果林基地、森绿成刚4千亩美国山核桃观赏园、千亩梅园、大杨镇千亩银杏园、朴树园等,极大地带动了生态休闲观光产业的开发培育。 ” 去年不少市民抱怨,三十岗乡桃花节变成了“桃花劫”,道路交通是影响市民休闲体验的第一道关卡。 “为应对今年的桃花节,除了道路提档升级,我们还扩建了停车场。此外,桃蹊水果农场附近的东瞿村,带动了60多家农家乐,几乎每家农家乐都建有自己的停车场,确保市民不会遭遇停车难。 ”三十岗乡乡长郑爱梅说。 “十三五”是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休闲农业正在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释放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需求的巨大潜力。 |
关键词:观光农业,农业增效,村民,文化创意产业,美国山核桃,农业旅游,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