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陶泉乡花驼村

来源: 邯郸日报 作者: 2015-03-13 15:12:1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房家庄园

  郭家大宅院

  兵工厂旧址 天宝寨 摩崖石刻

  伯延镇街巷

  房家胡同

  

  在最近国家公布的第六批中国历史名镇(村)名单中,我市武安伯延镇、花驼村榜上有名。时值春暖花开之际,去伯延、花驼参观其古香古色的建筑群、曲径通幽处的街巷和具有历史价值的汉代天宝寨、摩崖石刻、“冀南第一兵工厂”,体验一份古韵氛围、一丝感伤情怀、一种红色激情,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幽静美丽

  花驼村

  磁县陶泉乡花驼村位于我市最南部、太行山脉深山区,村庄海拔686米,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村庄拥有可与哈尼梯田媲美的太行山梯田5000多亩,土薄石厚,且被群山环绕,森林密布,仅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与之相通,俗有“磁西百里,人称天尖”之誉。花驼村和海拔987米的“睡美人山”、海拔1087米的炉峰山景区融为一体,与漳河小三峡仅距5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花驼村依山就势,与石为居,村庄古老,历史悠久。东魏高欢时,阁老郭莱因遭奸臣陷害,第二天将满门抄斩,头天晚上在同僚的帮助下,郭莱带领全家三十余人,深夜逃到此地,由于北边山岭很像人的耳朵,故取名观耳驼。公元550年,东魏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北齐后,观耳驼改名为花驼村,此名延用至今。从该村整体规模看,以明清、民国时期传统民居为主。并且存有西汉末年的天宝古寨、清代的摩崖石刻、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二九师兵工厂旧址。村庄质朴自然的原生态传承了太行山区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

  邯郸至磁县花驼村路线:

  ●自驾游:从市区开车至峰峰矿区-张二庄-陶泉乡-驶向北王庄的中间地带即可到达花驼村。

  ●乘车游:乘坐5路公交车-峰峰矿区汽车站-乘坐开往陶泉乡的汽车-到达陶泉乡后可拦车前往花驼村。

  景点一:历史建筑群

  花驼村以明清、民国传统建筑为主,建筑群占地面积2.2公顷,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保存完好率85%以上。均为石砌房屋,因山就势,错落有致,质朴浓郁。村内所有街道均以青石铺设,青石路4条,长1200米。

  村内民居大部分为平屋顶,建筑为石木结构,门楼由精美雕刻作为装饰,檐角和水口多为整块青石雕刻而成。房屋券顶拱门也为料石浆砌,显示了石砌建筑的精致与独特风格。

  村内有千年古槐2棵,水池2座,唐代古槽碾1处,水窖56处,炮楼5处。村外有石庵50余处,寺庙8处,古树不计其数,保留了原始的生态环境。

  景点二:汉代天宝寨

  花驼村天宝寨始建至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位于花驼村南约一公里的云台山上,经小十八盘拾级而上,即入古寨。传说西汉末年刘秀兵败南下,被王莽追杀,在天宝寨避难,刘秀得天下后,传旨将此寨改名为“天宝寨”。寨上有玉皇庙、奶奶庙、文王庙庙宇三座,宏伟壮观。另建有郭氏祠堂,为纪念民国时期打虎英雄郭祥而建。寨内玉皇顶保存一棵古柏,历经千年,依然挺拔苍翠。

  景点三:摩崖石刻

  天宝寨半山腰有清代摩崖石刻,为市

  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清晰记载了“天宝寨”的沧桑历史,此摩崖石刻资料丰富翔实,对当时的社会状况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景点四:“冀南第一兵工厂”

  村内现存一二九师兵工厂旧址(十二处),创建于1937年5月。由于该村地势险要,山高林密,群众基础好,抗日组织在花驼村秘密建立兵工厂。在刘少奇、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兵工厂主要生产机枪、手枪等武器和军衣、军鞋、毛巾和肥皂等后勤物资,兵工厂机器设备由刘少奇同志从六合沟煤矿运至花驼村。兵工厂当时有工人266人,工厂车间占有民房245间,兵工厂在花驼村七年间,始终没有遭到敌人的破坏,为革命抗日工作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记载,花驼村兵工厂应是当时太行山地区最早、规模最大的“冀南第一兵工厂”。现在花驼村已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冀南地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

  古老幽静的花驼村村庄四周环山,层峦叠嶂,环境优美。十二处一二九师兵工厂旧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也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基地。辖区内的云台山(睡美人山)、天宝寨等原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难得的风景旅游胜地。幽静美丽的花驼村,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旅游、写生、摄影。

  人杰地灵

  伯延镇

  伯延镇位于武安市城南10公里处,南依鼓山,北邻南洺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伯延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武安县志》记载,伯延在仰韶文化、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北宋元祐年间建伯延村,因村形如大雁,故名伯雁,后将“雁”改写为“延”。

  伯延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时代跨越大,其中既有文化遗址,也有庙、堂、楼、阁,既有大型庄园,也有名人旧居,时代跨越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战国、汉代,直至元明清及民国。伯延的褡裢沟遗址、罗峪遗址、南文章遗址、龙泉陈家地遗址展现了远古文化;关帝庙、菩萨堂反映了民间的信仰倾向;宅院、旧居等则以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建筑物为主体。多样的文物品类成为人们不得不去伯延一转的理由。

  邯郸至武安伯延镇路线:

  ●自驾游:邯武快速路-武安工业园区立交桥-东二环-南二环-磁武路-伯延镇。

  ●乘车游:从邯郸汽车站乘808路公交车-武安汽车站-转乘开往伯延镇的汽车。

  景点一:宛如江南小巷的五道街

  来到伯延镇,最值得一提的是其拥有的冀南大地保存较为完整的清末民初风格的民居建筑群。据了解,古建筑群总面积达112公顷,全镇优秀建筑物、传统风貌民居600多处,价值较高的130多处,完好率可达85%以上。

  除了镇区五道街外,镇内的龙泉村、南文章村、罗峪村、庄晏村也是传统民居比较多的村落。这些传统民居具有清末民初的显著特点,保存至今不仅大多完好,而且多数依然为民众使用,诸多的优秀建筑物为该镇营造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行走在伯延五道街除观赏众多古香古色的历史文物,感受造型各异的历史建筑外,冥冥中让人从心中涌起一种冲动。幻想着在细雨蒙蒙中,撑把油纸伞,宛如走在江南小巷中,体验一份浓情,一丝感伤……

  五道街主体坐落在南高北低的大致平坦之地,地势有“九进三出归一处”之说,每至雨季,山洪顺南山九沟入村,形成三道出口,归于北面的南洺河。充沛的水量为农耕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伯延镇地势南高北低,坐落在太行余脉鼓山之北麓,街道属于自然发展形成的有机性街巷组织,街巷曲折蜿蜒,纵横交错,并随地势高低起伏,空间延伸感强。街巷常呈现丁字形、L形组合,道路曲折延伸。其中保存完整,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巷有徐家大街、房家古道、程家大街、翟举人胡同等。

  景点二:古香古色的四合院

  伯延传统民居的四合院院落很是引人注目,来伯延参观的话,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是必看的景点。一般而言,伯延镇的四合院平面呈长方形,建筑物相应对称,布局结构紧凑,以平房居多。院落有独院式、双连式、串连式(一条轴线上建三四个院)、并列式(中间为过道,两侧两院相对排列)。多高门楼、高台阶,墙厚屋高,朝外不开窗,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堡垒”。四合院的装饰也极为讲究,主要以雕刻和彩绘为主,雕刻主要有石雕、砖雕和木雕。石雕、砖雕多用于外装饰,木雕和彩绘多用于内装饰,如门窗、隔扇、屏风等。

  四合院与环绕在院落外的街巷布局浑然天成自成体系,可谓静中有动,动中取静。通常形成主路、支路、胡同,三级配置环状,有较强烈的层次感。街巷路面有石砌、砖砌,通而不畅,宽窄相间,随地形变化而变化,既有透亮豁达之感,又有曲径通幽之妙。街巷的交接点,大的为一个小广场、小商市,小的为一古树、一石碾、一上马石,空间标识明显,这样街市的“闹”与院落的“静”便有机结合起来。值得介绍的重点街区为徐家庄园、房家庄园等。

  徐家庄园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南北中轴线布局,大门居中,由4个院落组成。从大街门向里4个院落九门贯通,俗称“九门相照”,据说是仿照故宫格局建成,故宫有房9999间,徐家庄园有房99间。

  房家庄园占地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现存建筑有院落40余座,平面呈“品”字形结构,计房屋千间。庄园有平房、楼房、夹壁墙、地下密室和暗道,结构复杂,规模宏大,布局独特,建筑技术和雕刻艺术相当完美。本报记者温洁

 

关键词:磁县,陶泉乡,花驼村

责任编辑:董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