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宋家庄 古韵犹存 留住历史印记
这里的古镇古村,堡门厚重,石板清幽,古巷纵横,错落有致;这里的古建筑,院墙高深,飞檐翘角,青砖黛瓦,鳞次栉比;这里的石雕、砖雕、木雕,形态各异,精美绝伦……张家口宋家庄镇,给人很多不一样的感觉,悠悠六百多年历史,保存完好的魁星楼,穿心戏楼、苏家祠堂、邹家大院,韩家镖局等独特的古老风物,见证着古镇历史的辉煌。张家口宋家庄是蔚县境内八百庄堡中最具古文化色彩的一个典型村堡。2012年张家口宋家庄镇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张家口宋家庄古村堡是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保护区。 独特的古老建筑,见证着古镇历史的辉煌。 张家口宋家庄古村堡是张家口宋家庄镇政府所在地,位于蔚县南端,东临南杨庄乡,南与保定市涞源县接壤,西与下宫村乡毗邻,北距县城仅3公里,它是离蔚县县城最近的一个乡镇。 汽车驶出县城,在村庄房舍间穿行,道路两边闪现过的建筑形态与在其他地区看见的村落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在行驶到一个拐角处时,眼前豁然明亮,不远处,正是张家口宋家庄古村堡,村口处代表性建筑——堡门楼上建有的魁星楼露出端庄的身姿。 再次走进张家口宋家庄,多了一份熟悉与亲切。一座浑厚质朴而又孤独的堡门楼沉默地矗立。门楼两侧的青石台基,是堡里人们平时聚在一起聊天或晒太阳的老地方。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我们到张家口宋家庄时,整个古堡里很少能看见村民活动。 堡门的青石匾额上刻着“昌明”字样,字样有些模糊不清。从堡门楼上的魁星楼向北俯瞰,三横一竖的街道和正北面的真武庙,正好形成一个“主”字。真武庙前有一条东西横街,堡中有一条东西横街,紧挨堡门内又是一条东西横街,这三条东西贯通的横街被井然有序的古民居等份分开,形成“主”字的三横,真武庙至堡门是一条南北大街,直贯三条横街之中。从魁星楼向南俯瞰,堡门外正南约5米处与堡门洞相对应的是关帝庙,从堡门走出绕关帝庙叉开左右两条大街出村,恰好是一撇一捺,呈现一个“人”字。张家口宋家庄古村堡呈“主人”字样的独特格局,是蔚县古堡造型中最令人称赞的。 穿过堡门楼,东西大街上座落着明朝万历年间所建的穿心戏楼,与堡北的真武庙遥遥相对。这座戏楼的建筑形式颇为别致,戏楼中心台基下是空心的,平时是出入村堡的通道,待村中唱戏时,再用木板相盖,这样上面唱戏,下面行车过人。 在历经百年的沧桑世态后,张家口宋家庄曾经的“经典”古建筑早已风光不再,孤独落寞。 2013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村堡历史文化遗产,继续记录历史荣光,张家口宋家庄镇筹集资金,先后对张家口宋家庄古村堡的临街立面墙体、典型古门楼、关帝庙实施了保护修缮工程。2014年,硬化古村堡南北主街青石板路和东西六巷青砖路,并修缮了魁星楼,穿心戏楼,古井等建筑。 张家口宋家庄,又叫“昌明堡”。据有关专家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张家口宋家庄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北魏时期,这里陆续有人建村立寨,狩猎耕种,安居生活。到了隋唐以后,张家口宋家庄镇一带已经是十里一堡,五里一庄的繁华境地了。 听村里老人说,明朝以前,张家口宋家庄的村址在现在的村堡东约1公里,旧村堡很小,方圆不足千米,当时人们称它为“旧堡子”。旧村堡是宋姓人家始建的,故取名“张家口宋家庄”。那时候的张家口宋家庄只有宋、史、韩三姓人家。如今,张家口宋家庄的旧村堡已经荡然无存,留给后人的只是残垣断壁。 现在的张家口宋家庄,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建堡时,虽然宋、史两姓人家已经衰败,韩姓成为堡里的大户,后来有苏姓、皱姓陆续迁来,韩、苏、邹成为张家口宋家庄的三大家族。但是村名仍沿用了“张家口宋家庄”的称谓,只是在堡门的青石匾额上没有像其它村堡那样刻上村名,而是刻上了“昌明”字样。 |
关键词:张家口,宋家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