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素质低下事件近期频发 国人素质该如何看待

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 2014-12-21 10:37:1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是否影响国家形象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中国民众出境旅游的人次每年已超过1亿人次。中国旅客一方面被外地视为提振消费的“财神”,但关于中国旅客行为不文明,破坏公物的负面行为也屡次见诸报端,引起国内外议论。迹象显示,中国高层领导人已关注这个问题。

  今年9月,国家领导人出访马尔代夫就提出,“要教育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甚至还具体告诫:“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当地海鲜。”

  然而,在近来不断曝出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后,受访的学者则对此事是否影响国家形象却持不同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指出,国家旅游局此次介入说明了游客不文明行为关系到国家形象,所以“旅游局是该管管了”。

  张鸣也指出,国人出国旅游表现不文明是发展中国家不时会遇到的问题。至于旅游局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他说:“有人管总比没有管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李楯却不认同这个看法,他指出,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属于个人行为,不代表国家形象。

  他反问,雾霾问题影响国家形象,但是游客行为和国家形象有什么关系?旅游局介入管理,也不能阻止再有个人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来自埃及艾因夏穆斯大学的年轻助教阿玛尔·萨义德是北京语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曾来往中国多次的他自称是个“中国通”,几年前,他就开始在埃及兼职导游带中国团。

  想起2013年中国国内对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被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口诛笔伐,他却说,“其实中国游客没有一些报道中所写得那么糟糕,埃及的各种神庙古迹上同样也有其他国家语言的刻字,不过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所以,每个国家的人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外界应该给予足够的成长空间。改变虽然需要一段时间,但总会发生。”

  而韩国一本杂志上曾写道:“他们走了,带走了数不清的战利品和刺耳的嘈杂,留下了巨额利润和无数垃圾——他们是中国客。”

  很快,这样的指责也有韩国人站出来反对。韩国人自己也承认,在十几年前,韩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开始增加,那时候的韩国人给外国人留下的印象也是吵吵嚷嚷,修养不够。甚至,还曾出现了不少描述“丑陋的韩国人”的书籍。但是,随着韩国社会整体生活水准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韩国政府要求出国游的韩国人在出发前必须接受几个小时的课程,了解目的地国家的文化习惯,课程坚持十几年下来,韩国游客给外国人留下的印象也越来越好。

  事实上,中国游客也正在经历着这个过程。

  北京导游阿宝就告诉笔者,多年前,他带团去德国看到机动车主动为行人停车礼让,感到非常震撼,从那以后,他也会在中国这样做。“我不是少数,你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这样做。”他说:“不少国人在出境游中,也在细心体会别人的文明之处,反思自己的行为。”

  从无意识不文明到有意识讲文明,这之间的距离,需要时间去缩短,至少国人在路上。(张禾)

关键词:素质,出游

责任编辑:董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