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 冀忆·乡愁

幽居寺塔

来源: 石家庄日报 作者: 2014-07-04 16:57:5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幽居寺塔位于灵寿县西北山区砂子洞村,距县城近六十公里,始建于东魏天平初年,现塔为唐代重建,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系幽居寺附属建筑,原寺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冀察晋边区被服厂,被日寇焚毁。寺院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叠翠,溪谷幽深,山村、古寺、宝塔相互辉映,风景十分清幽秀丽,故名“幽居寺”,因其坐落在祁林山下,故又名“祁林寺”。据县志记载“祁林山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北齐赵郡王高睿,历选太行山胜概,得朱山之阳,建祁林寺,置僧舍二百余间,择行僧二千余众居之。齐亡寺亦荒废,继盛于元之大德间,今殿宇规制虽无当日之盛,而奇峰四列,林溪幽丽,山灵固自无损焉”。

  原寺内大殿有大齐碑一通,碑文记载:幽居寺原建于南北朝北齐天保八年(公元五五七年)。系持节都督定、瀛、幽、沧、安、平、东燕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赵郡王高睿,为亡母先太妃功德所修。迄今已历时1400余年,寺迹早已无存,但一组附属文物,经多方努力,犹完整保留,计砖塔一座。古碑四通,石雕像二十一躯,石经幢一座,现有围墙维护,集中保管。

  塔身为全砖结构,平面呈正方形,高二十余米,分七层,逐层回收,层檐呈菱角牙形,涩齿外出,塔顶以仰莲托宝塔塔刹,底层正面有石券门,高一米。石券面镂刻串枝莲花开图案,屈曲盘绕,纹迹突出,精巧细致,门两边各有小石狮一尊,强项怒目,鬣卷雄踞,形态奇特,另具风格。

  石碑四通(齐碑二、元碑二):齐碑二,一在塔内,一在塔外,塔内齐碑系赵郡王高睿修寺颂德记。碑高不足一米,宽一米五有余,碑文二十一行,行十字,正书天保八年四月八日,据说日寇侵华时,该寺遭敌焚掠,齐碑受火碎裂,后移塔内,塔外齐碑系赵郡王高睿修寺碑,碑高不足二米,宽一米,碑文三十八行,行六十四字,龟跌昂首,浑厚庄严,碑额雕双龙戏珠,跃然有飞腾之势,额题:“大齐赵郡王×××之碑“。塔内塔外齐碑,刻字工整,苍劲古朴,为1400年前之文化遗产,今存碑贴之宝建国前后,远近文客前去拓帖,视为珍品。元碑二,记重修寺院过程。

  石雕像:共21躯,塔内18躯,塔外3躯,除塔外一躯系青石料外余皆汉白玉石,塔内18躯最大者3躯,高一米余,最小者尚不盈尺。雕像刻工精细,眉目如生。底座记明均系齐刻。塔外站像两躯,其中一躯头部残缺,一粗青石带背光坐像,线条粗犷,与众不同,体态形象,仍属齐刻。

  幽居寺塔因地处深山,虽历经劫难,历史1400余年,仍基本完好,实为研究古寺沿革之宝贵资料。(仲善)

关键词:幽居寺塔,灵寿,古建筑

责任编辑:郄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