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 冀忆·乡愁

商贸古堡:啕南营

来源: 张家口日报 作者:杨成 2014-05-22 09:35:0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沿清水河溯流而上,有一个靠山临河、沉寂静谧的村落,依稀显露着古城堡的岁月留痕。这个山村就是崇礼县高家营镇啕南营村。

  清朝中叶,啕南营是张库大道的一个重要商贸集散地。村落不大,却云集了上千家商铺票号,上百个勒勒车队,从这里走向草原。张库大道兴盛时期,啕南营商贸集市上热闹非凡,戏楼里好戏连台,庙宇中鼓乐齐鸣。有着塞上江南般的繁华景象。

  与啕南营一河之隔的啕北营,有一个啕喇庙村有着蒙汉交往的历史,啕南营村便进入了“跑草地”商贸家的视野。很快啕南营村中便出现了勒勒车(老倌车)队。春天,是勒勒车队出发的季节,四五十辆车,一名通蒙语、俄语的“老草地”,二十名伙计,三四名保镖,几条猛犬,满载着内地的绸缎、布匹、茶叶、纸张、瓷器走上张库大道。秋后从草地回来时,带上与草原牧民、俄罗斯人交换回的牛、马、羊、骆驼、皮毛、蘑菇、毛呢、毛毯、天鹅绒等,原路返回。勒勒车的牛脖子上拴一个铁铃,走起来叮当作响。茫茫草原上,一拨拨勒勒车队牛铃叮咚响,编织着一曲曲旅蒙商的发财梦想曲。

  车轮滚滚一春秋,沿途虽风餐露宿,可收入颇丰。这让种田人着实眼红,不少农民弃田当了车倌。 “跑草地”成为啕南营村民拔穷根的梦想。啕南营几家大户带头,零散农户也不落后。有财力的农民买车买骆驼,没财力的农民为大户人家赶车拉骆驼。每年从啕南营出发的商队开辟了一条条通往草原的山路。最有名的两条商道:一条是从五十家、半坝越过坝头,走张北二台镇一带;一条是从驿马图、麻泥坝越过坝头,走大囫囵一带。

  商道如日中天的繁荣,内地和草原大批商货涌来,啕南营的商铺及票号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市场最活跃时,啕南营拥有二十余家商店、二十家客栈、八家车马大店。随着从草原换回的牲畜聚集,在村北山坡上自然形成了马、牛、羊三个牧区,牲畜交易十分活跃。牛马羊多了,刺激了屠宰行业的兴起。屠宰业兴旺时,先后有上千人次到草原牧区从事屠宰业。不少屠宰户举家远迁库伦、恰克图。屠宰业的兴起,为皮毛加工业带来发展机遇。啕南营很快建起皮毛加工作坊十几家,从事皮毛加工的“毛毛匠”几百人。

  啕南营最繁荣时,常驻商户达千家,流动人口上万人。规模较大的商号有大兴德、永成明、玉兴号、无义奎等十几家。这些商号有的来自皇家旗人的“京帮”;有的来自蔚县、阳原、涿鹿商人组成的“本地帮”;有的来自晋商组成的“山西帮”。啕南营农民中十户人家有八户从事商贸活动。村中商铺票号鳞次栉比,交易市场上人声鼎沸,空前热闹。时常有欧美、俄罗斯商人出现在啕南营大街上。

  当时,一首《盼夫归》的民歌在啕南营家喻户晓。唱的是男人入春跑草地,当秋菊盛开时,男人从草地回来,女人怀抱孩子去迎接,男人揣着大把钱票回家,全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 《盼夫归》既有二人台“走西口”惜别的味道,又有“打金钱”欢乐的神韵。

  啕南营物质的繁荣引发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人们把欣赏的目光盯在一些戏班子上。于是商家纷纷慷慨解囊,集资兴建戏台。他们从东北大兴安岭购来红松木料,请来名匠设计建造,很快一座木质结构的戏台耸立在村中央。戏台为“丁字形一阁两翼”式建筑,斗拱叠架,飞檐翘角,很是壮观。有了戏台,便有了演出,每逢节日,名角彦章里、马武黑、十二生、刘艳秋等先后登台献过艺。 为了啕南营这块商贸集散地的百姓安居乐业,商家集资修建了城堡。他们在村南、村北各修一座城门,在城中修了一座中和门。从此,啕南营近看是一个古村落,远眺是座古城堡。商贸集散地的规模仅次于大境门外西沟,被称为当时的“第二张家口”。

关键词:张家口,古堡,啕南营

责任编辑:郄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