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达成“北京共识”
第五届“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12月3日在北京举行。为了调动各方面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的积极性,会上新成立了入境旅游、旅游投资促进、旅游研究机构和旅游媒体四个专业合作联盟,推动区域合作市场化运营。同时,与会各方达成“北京共识”,提出形成或完善十大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发挥市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水平。 “9+10”区域旅游合作初步实现多方共赢 当今,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区域放大效应,已经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打造“首都经济圈”更为环北京区域性旅游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打破行政界限、强化区域概念、组建线路纽带,可以提升区域形象,进一步增进区内流动,共享外部客源,实现合作共赢。 2008年初,由北京市倡议发起,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五省市,环北京的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四省区以及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杭州、南京、昆明、成都、哈尔滨、桂林等国内10个热点旅游城市,建立起“9+10”区域旅游合作机制。5年来,“9+10”区域旅游合作以提升旅游产品整体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打破行政体制壁垒,加大统筹规划力度,有效整合了旅游资源。 省旅游局副局长翟玉虎表示,京津冀是首都旅游经济圈的核心组团,近年来各种合作尝试可为“9+10”首都旅游经济圈构建提供示范。京津冀通过政府间合作直接增进了区域间紧密关系,正在加速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切实考虑市场诉求,引导旅游企业逐步成长为合作的主题,比如京津冀合作推动“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建设,将三地的200家景区、近千家旅游企业纳入到了减免、折扣或优惠的范畴,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客源互动。 成立四个专业联盟,促进区域合作市场化 据介绍,“9+10”区域旅游合作五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上更偏重于政府间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不够,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导致旅游整合开发、整体营销欠缺,社会认知度不高。为此,此次北京会议,更注重打造以“政府主导、市场运行、企业主体、社会参与”为抓手的区域旅游合作新机制。会议邀请旅行社、旅游投资企业、旅游研究机构和旅游媒体负责人一同参会,商讨成立了入境旅游合作联盟、旅游投资促进合作联盟、旅游研究机构合作联盟和旅游媒体合作联盟。 北京市旅游委副主任安金明表示,旅游企业是进行旅游合作的主体,只有通过企业的旅游合作,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实现旅游合作的倍增效应。只有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从不同方面发挥政府及主管部门、企业、媒体、研究机构的重要作用,区域旅游合作才可以持续良性健康发展。 会上,四个专业联盟,都通过了联盟章程,并制定了2014年的工作计划。入境旅游合作联盟,将组织联盟成员考察、研究区域旅游线路创新入境旅游产品,并联合开展海外促销,进一步推动入境旅游客源增长。旅游投资促进合作联盟将及时收集区域内旅游项目和投融资需求信息,搭建旅游项目投融资对接和信息交流平台。旅游研究机构合作联盟将推动区域内旅游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加速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提升对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指导作用。旅游媒体合作联盟将加大宣传推广区域旅游资源、产品,提升整体旅游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达成“北京共识”,切实形成或完善十大机制 当前形势下,区域旅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最根本的挑战就是怎样将合作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实质性和可操作性的举措。对此,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提出四点建议:紧紧把握好旅游市场需求,以此作为区域合作的坚实基础;积极探索发挥市场主体和各类专业机构在区域合作中的主体性作用;继续发挥好政府对区域旅游的促进和引导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加深区域旅游合作。 会上,与会各方就加强区域合作、开展系列活动,达成“北京共识”,确定在“9+10”区域内切实形成或完善十大机制,包括重大问题联合研究机制、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旅游公共信息共享机制、入境旅游产品联合开发机制、区域内旅游无障碍机制、项目投资洽谈相互参加机制、旅游媒体互动机制、节庆活动相互参加机制、区域内城市联合推广机制、对四个专业联盟支持机制。 会议提出,在“北京共识”基础上,大力推进交通线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将区域内旅游吸引物连成线、结成片、形成圈,规范区域内旅游市场秩序;共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重点策划推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大题材;全面引入市场机制,着力清除市场壁垒,突出整体形象打造,共同建立市场营销联合体,真正形成区域旅游合作的立体优势。 (记者 张义杰) |
关键词:区域合作,北京共识,旅游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