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夫在悉尼 让农场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17 10:2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最著名的城市农夫

  城市农场辅导时间,安德鲁特地请来了瑞塔(Rita Kelman)——在悉尼城区出了名的本地农场主来给志愿者上课。她会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照顾蔬菜,怎么检查土壤。有个小小的意外是,说一口流利英语的瑞塔居然是中国移民,之前是一名护士,1984年来到澳大利亚,做过护士和公务员,最后转行做了农场主。瑞塔领着我们来到夏日花园的临时农场种植地,大小不一的可移动种植盆林立在悉尼公园之中,里面种着玉米、高粱、姜、西红柿、土豆和羽衣甘蓝……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菜。这些可移动种植盆分别由不同的志愿者负责管理。瑞塔如数家珍地一一道出它们的习性、营养特点、对土壤的不同需求和培育要点。快五十岁的瑞塔不时弯下腰给每株作物剪枝,然后用手捧起土壤让大家鉴别酸碱度,同时不忘对各组志愿者所管理的不同菜种做出评价。志愿者如同幼儿园的孩子等待老师的评分,得到首肯的人一脸雀跃;做得不够好的志愿者则满脸失落和歉意,仿佛愧对那些草本科植物的生命。

  “培养蔬菜、水果和照顾人是一样的。”瑞塔一直这样强调,对她来说以前做护士和现在做农场主没什么两样。她虽然头发花白,但是很精神;皮肤晒得有些黑,但是显得健康自信。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也是先生乔治的妻子,家里需要照顾的事情已经很多,更何况还有农场。“我就是闲不住,”瑞塔由衷地说了一句。自从有了自己的别墅,她就在房前屋后种上蔬菜和水果,她热爱这样的田园生活,并疯狂地爱上了种菜。这听起来简单,可要做到对各种植物的了解,则需要花大力气。别的不说,光是那些植物的英文名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

  瑞塔曾经做过几年公务员。“自己一个人干太累了。”她说。可是事与愿违,习惯劳作的身体一停下来却状况百出:眼睛看电脑流泪;整日吹空调肩膀会痛;每天坐到腰疼……瑞塔终于痛下决心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离开办公室,重返农场——这已经是七年前的事情。她从先生那里借来资金,租地、买货车、雇人协助自己种菜。办公室里的毛病早已不见踪影,现在的瑞塔有最好的状态。

  收获的季节

  在那场关于牛圈与牛排转化的讲座结束之后,大家纷纷离场,唯独在花园一角的养蜂人迟迟舍不得离开他的蜂箱。安德鲁将他介绍给我——养蜂人葛文(Gavin Smith)。葛文已经退休,现在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帮助教育公众关注环境问题。他是坚决反对澳大利亚烧煤发电的人之一,同时他还免费传授人们怎么制作有机肥料、无土栽培等技术。葛文也是城市农场的志愿者,养蜂只是他的一个爱好。得知建立夏日花园,他自告奋勇地提出免费提供蜂箱的建议——安德鲁当然欣然同意。在城市农场出产的所有物品里面,蜂蜜应该是最甜蜜的成果。

  葛文约我一起去复活节嘉年华(Easter Show)布展,因为他在花园展区有个展台,展示他的无土栽培和肥料培养。来悉尼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去过这个嘉年华,一直以来我都以为那只是小孩子玩闹的地方。因为持有布展的特殊通行证,葛文一路畅通地载我进入奥运公园会场。老人家从车上下来便开始马不停蹄地忙乎起来,二十几平方米的展位,有蜂箱、循环水无土栽培的花草、有机肥料的培养箱……所有一切都和大自然息息相关。葛文一边忙着手里的事情,一边跟路过的人们高声打招呼——他精力充沛,像章鱼一般伸开触角,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和绿色和平者打成一片;在社区参与讲演推广环保理念;还和很多中国人是好朋友。我把关于章鱼的比喻告诉了他,他很严肃地看了我一眼,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章鱼不用戴眼镜。

关键词:农场,城市,花园,悉尼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Voyage新旅行》
责任编辑:杨静(大)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