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 新闻报道 >> 国内

苏州光福古镇寻帆影巷陌访百工

来源: 新浪旅游 作者: 2013-05-12 08:54:3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精雅百工,道法自然

  镇子上靠手艺吃饭的人比比皆是,做古典红木家具的、刻核雕的、做仿古青铜器的、做刺绣的、做玉雕的,甚至是做些苏锣、广钹等传统铜乐器,“都是靠着祖宗聪明,手头又勤快,能讨到一口饭吃!”上了年纪的工艺师们很是谦虚,嘴上介绍着,手上的活儿也不停。

真假莫辨,光福的紫檀雕刻以细腻逼真,雅致文气见长

  三十六岁的“三藏”是镇子上的传统苏式雕刻艺人,这个名字是当年他在苏州灵岩山寺皈依的时候,师傅给他取的,取佛教典籍“经、律、论”三大法藏之意。这样的经历,或许对于一个靠手艺吃饭的雕刻师来说,至少在作品的构思上更能“师法自然”。

一截枯木,信手而来,即是件燕闲清赏的雅物

  “三藏”没有受过正统的艺术训练,零星学的东西也是很杂,印钮、橄榄核雕、牙雕、桃核雕、硬木把件、竹刻、甚至器物底座,却无一不精。师诸名家,不若师诸造化。一截紫檀枯木,信手而来,寥寥数刀,就是一个几可乱真的莲蓬头。让人不由想起《卖油翁》里的句子——“无他,唯手熟尔”。荸荠、花生、柿子等乡野物件也是他创作的好题材,盈盈一握的小玩意儿,看似寻常之物,却满是作者缜密的心思和游刃有余的功力。

  一张满是木屑的旧课桌、二十来把尺寸不一的刻刀,外加钉在旧课桌上的一块满是刀痕的木板,绝美的精致往往来自于朴素

  “真的荸荠是紫黑色或枣红色,与小叶紫檀的质感和色泽都非常接近,做得好了,完全可以以假乱真的。”他一边做一边用最细的刻刀勾勒出荸荠顶芽的细节。“荸荠的顶芽和侧芽最难做了,色泽和质感上要有差别,脐芽部分多毛和鞘膜,表现起来有不小的难度。”他边刻边说。甚至于小小的蜗牛,也可以成为文房小件的好题材,紫檀细密的质地将这些小生灵的模样刻画得细致入微,油亮的蜗牛壳,宣泄着湿润的空气里,雨润众生的那份愉悦。粗砺无形的紫檀原料在刻刀下一点点具象起来,一截田埂和几粒蜗牛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笔架,上手把玩者多会欣然一笑,叹自然之美方为大雅,叹作者之巧思精工,一见而不能释手。

  芭蕉亦是妙物,文人士大夫素以“蕉叶题诗”为一大韵事。“三藏”的紫檀芭蕉镇纸颇可把玩,蕉叶平滑如丝,曲线曼妙婀娜,即便是不起眼处的虫洞也处理得俏皮可爱,令人莞尔。想来,如此雅物,爱者必每日摩挲把玩,不几日即宝光内敛,凝泽润雅。或置之于案头,捧卷夜读之际,余光瞥见,亦可获片刻清娱。“人物更难,开脸做不好,东西的路份就差了。”他说。那件达摩出山紫檀臂搁就放在他的工作台上,人物衣着只寥寥几笔,却是剔底阳刻,线条写意流畅,但张力宛若雕塑。开脸则用浅浮雕、细腻如工笔,神态俨然,法相庄严。

  一张满是木屑的旧课桌、二十来把尺寸不一的刻刀,外加钉在旧课桌上的一块满是刀痕的木板就是他全部的工具了。“有很多作品,我就是做给自己的,也不想去迎合谁,自己喜欢就好了。”他说。不受羁绊,信马由缰的创作能带来泉涌般的灵感。苏工的作品所以精巧、细腻、隽永、温文雅致见长,想来,也不无道理。

  

关键词:太湖|传统|渔民

责任编辑: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