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 北京胡同的老礼儿
听人们常说:这北京的四九城是一座古典建筑的博物馆,仔细琢磨,这话不假。您瞧,那古老的紫禁城依旧彪炳着天潢贵胄般的尊贵,连那北海的白塔金顶也富丽堂皇彰显着自己的气魄。在欣赏举世无双建筑艺术的同时,我想还应有更深层的意义去琢磨。应当说这座城市里蕴藏的内涵——中华文明礼仪和道德传统经典,更是弥足珍贵的。具体表现在居住胡同的人们,行为举止的“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被古人奉为“五常”,是做人最核心的内涵,也是四合院过日子的人,日常做派的“礼义廉耻”的规矩。这同样是被先人们定格为“国之四维”的做人指南。无论“五常”或“四维”,说得直白些:是你在社会中学做人的举止方圆;与邻里交往的行为规矩。这是自打一小儿就要得到教养(诲)的“忠厚传家”。 从一降生,就在老北京城的胡同里生活——“在护城河边,玩耍”。 这些深奥的道理浅显为淳厚的民俗、淳朴的民风,反映在胡同四合院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得从很早时起,胡同的孩子们就学会了“融四岁,能让梨。”那时候居住在胡同四合院里的人家,孩子较多。所以兄弟姐妹互助谦让的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这不仅仅停留在吃喝的肤浅意义上。如新的学年开始了,老大到老小回到家中纷纷从书包中取出新发的书本。为了争夺一张包裹书皮的心爱画报,便会引发吵闹。我的邻里中会出现哥哥将最美丽的画报,为妹妹包裹上的事情。第二天受到老师在班上的表扬,更多的是得到同学们的掌声。 那时有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如今五六十岁的人是在这样的歌声中成长起来的。四五十年前马路边的拾金不昧,是这个社会诚实守信的真实写照。当回到家中沾沾自喜地告诉父母将捡到的钱主动交给警察叔叔时,一定会受到家长的夸奖与一只冰棍儿的小小奖励。从个人、至家庭、到社会,每一个环节遵从“礼义廉耻”的祖训,熏陶出了路不拾遗的民风社会。这里应验了一句老话:“一岁看大,三岁看老”。一个人从诚实守信这一点做起,步入社会后方知受益终生。追究源头,恰恰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传统道德的延续。 那时,穿行于街巷胡同中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 胡同四合院的街门,一般呈关闭状态。这样做一则是京城习俗的惯例,增添了胡同幽静安谧的色彩。二来是教育孩子随手关门,安全为上(老礼数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特别是对闺女家)。这样一来,你有个大事小情的来到四合院门前,必须是走上前去轻拍街门上的门钹(环)。随着啪、啪、啪,这声响传入院落中,四合院的主人三步并作两步打开街门,恭请迎候。来者,彬彬有礼;迎者,相待热情。走到房前女主人又迎候屋门前,鞠身让进厅堂,右手请为上座。落座后,沏茶,敬烟,互致问候。稍加寒暄,便将儿女唤出一一相见。此时孩子应当站定,礼貌地按客人的辈分(身份)称呼并要回答客人的问话。不许双手插在衣兜内,不许摇摇晃晃,不许抢白大人的谈话,更不许不理不睬。这是“亲师友,习礼仪”的具体见习。这一点,做到了则显示出做父母的教子有方,家教甚严。 老北京有句“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口头语。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规矩”:如不容许双脚站在门槛儿(门沿儿)上,或斜歪着身子倚靠在门框上;吃饭时大人没有落座小孩不容许动碗筷,吃饭时不许吧唧嘴,喝汤不能吸溜出声;遇见大人要首先问候,进出街门要为长辈开门并侧身让其先行。这些看似点滴的细末枝节,确实渗透着举止行为的点滴养成。走出四合院来到社会,你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是平素里家教管束出的。如果做不到或不注意,会殃及到父辈落个“养不教,父之过”的罪名。 走进胡同,春风中人们聚集在一起,将院落的地块点种上葫芦、扁豆和向日葵;夏初的“端午”节吃粽子,经常是全院的人在一起品尝;秋风凉时,葡萄架悬垂下来一嘟噜一嘟噜葡萄装满大盆小篮,父母主动地分送邻里各家;冬天里挂在柿子树上的丹柿,每人送一个,邀大家一起分享。前面说到随着旧城的拆迁改造搬入高楼大厦的人们生活水平获得提高,为什么还会思念以往胡同四合院的日子?这是我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究其原由是那邻里和睦互助,遇事不袖手旁观,一句话“远亲不如近邻”——相敬相济的亲和劲儿让人久久不能抛舍。 记得那时有些人家的住房也比较拥挤,一家五六口人居住在一间平房内。可是却十分少见动不动就在四合院里私搭乱建的“主儿”。后来有些搞乱了,抢占门道借着别家的后山墙盖上一间小平房的现象频频出现。如果有人劝止,还会遭遇这“主儿”耍“三青子”(老北京话,耍横儿)。这是典型“损人利己”的行为。 四合院有四合院的礼数,赵家外出会将钥匙存放钱家,透着一个放心;孙家有了病人,隔壁儿的李师傅蹬上三轮车一溜烟地奔向医院,分文不取。四合院的人遇事不能袖手旁观,瞎“凑热闹”,否则会让人背后戳脊梁骨,那一准儿叫“不积德”。胡同有胡同的说道,前院赵大爷的儿子结婚娶媳妇,邻里要随份子道贺喜,这叫友好传家;吴家的妻子因病逝去,街坊四邻送上一块黑布挂幛聊表哀思,至不济的,也还有一句安慰人心的暖心话留下吧。胡同四合院的人切记:不能学“龙须沟”河沿儿的孙来喜和“小羊圈”胡同的冠晓荷“缺德带冒烟儿”,那不是咱地道的北京人儿能干出的事儿。 走进胡同话育人。胡同践行的习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如同四合院流行的:“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礼教所述,为人要忠诚,办事要公道,待人要厚道。 |
关键词:胡同|四合院|淳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