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 新闻报道 >> 国内

丽江本色:历经风霜今犹在

来源: 新浪旅游 作者: 2013-04-13 09:18:0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山珍味不如一笔梅

  车文光也是一个疯迷音乐的人,他是丽江小有名气的菌类批发商,也是20世纪90年代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南山胶轮车”乐队的主唱,他创作的那首《玉龙第三国》广为流传。

  车文光身在商海,却始终没有脱离丽江的艺术圈子。他不喜欢斤斤计较,价值不菲的松茸、松露,朋友聚会时常拿来大盘炒着吃。他喜欢古琴,常在微醺时画一支梅花,喜欢活得如“八大山人”。对他来说,山珍味不如一笔梅。经商之余,车文光常与杨泽民等人一起,呼朋引伴,喝酒下棋,吟诗作画,以“艺术”的名义狂欢。

寻找丽江土著人

  占丽江人口主体的纳西人,自幼沉浸在音乐、书画及花草所构成的氛围当中,大多都会几项技艺,即便不精专,也乐在其中,闲了,便聚到一块儿切磋、品评。往寻常酒吧里一坐,就能碰到许多原创歌手,在新城的小区里走走,会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弄草。在他们身上,我总能发现一点“魏晋之风”。

  “其实就是在玩。”说起“艺术”,丽江的朋友们总显得有些害羞,仿佛这两个字太过正式,是一种过分的夸奖。和车文光同在“南山胶轮车乐队”的沈强,如此解释乐队名称的由来:胶轮车是过去南山一些少数民族的运输工具,一些穷人用它运柴火来到丽江城里卖;乐队的几个成员当年都是贫穷但热爱音乐的学生,便起了这么一个名字自嘲,“意思有点像今天的‘屌丝’。”

  丽江人对艺术的热爱,与旅游发展没有多大关系。艺术更像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元素,一如柴米油盐。来到丽江,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也处在这种氛围的包裹之中。比如音乐,走在哪里都躲不开,吃饭时,购物时,走路时……甚至睡觉时也能若有若无地听见。壁画、雕刻、书画、盆栽等更是随处可见。夜幕降临,人们常在广场上点起篝火跳舞,手拉着手,很快就分不清谁是游客、谁是本地人了。艺术在这里也模糊了雅俗的界限,更多体现为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如此而已。

  在丽江的日子里,我十分享受这种无所不在的艺术氛围,不管是传统古乐,还是时下流行的非洲鼓,都乐意坐下来听上一会儿,不去计较它是古是今、是中是洋、是谁所演绎,也学着丽江人把它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丽江|音乐|艺术

责任编辑: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