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 新闻报道 >> 国内

冷春走同里 思古怀古之情不期而遇

来源: 第一旅游网 作者: 2013-03-03 08:16:2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初春的江南,乍暖还寒,比起冬天,这个时节的水乡似乎更为清冷。熙熙攘攘的春节游客散去,留下的只有一片幽静。但如果你在此时有空闲,到江南水乡,到同里这样闻名遐迩的古镇走上一遭,你才会发现,那在游人如织中遍寻不到的思古怀古之情,竟在这冷春中不期而遇。 

  原来旅行,不一定要在最好的时节。 

  行:交通方式 非常简便 

  到达同里古镇的交通方式非常简便,古镇距离苏州市18公里,距离上海市也只有80公里。从北京出发,坐飞机或坐动车到上海,而后转成动车到苏州站,出站后直接搭乘开往同里古镇的旅游中巴车即可到达。从上海到苏州的动车只需30分钟,从苏州到同里古镇,也只需一小时。 

  令人欣喜的是,无论你是乘飞机还是乘动车到达上海,你都可以在虹桥站内完成去苏州的换乘工作,因为虹桥机场与虹桥火车站是相连的,省去了旅客们出站换乘的烦恼。在从同里古镇返程时,你可以原路返回,到苏州观光游览,也可以直接从古镇门口搭乘中巴车到上海。 

  住:下榻古宅 暗香浮动 

  同里古镇的住宿很出名,因古镇中大多数的“旅店”都是文物保护单位,很值得参观。这些两进或三进的院落,很多还保留着古代的样子,院中的石桌石凳皆是古物,连浸泡床单的石缸也是明清时代的。“旅店”的客厅中按照古人的习惯陈设着八仙桌、太师椅等家具,自然还挂着一些古训。 

  这些“旅店”中的“客房”也令人颇为惊讶。“客房”中有东厢房、西厢房,推门而入,满眼尽是古朴庄重的红木家具,条案、古镜、挂着帷幔的床,静静地伫立在青石板地面上,瞬间将你带回数百年前的中国。斜倚在床头,你会闻到红木家具散发出的阵阵暗香。仔细端详,红木古床上的雕花分外精美,那圆润的花饰,足够让你呆呆地看上半天工夫。你会慢慢明白,古代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们,缘何还会琴棋书画,如何还有雅兴刺绣作诗,原来她们生活的这一方天地中,处处皆是艺术。 

  有趣的是,你常会看到红木小茶几上压着一块石砖,上面还会刻着“乾隆×年”的年号。听镇上的人介绍,这些砖都是先人们收集的紫禁城里的金砖,镇上人家喜欢将其摆在屋中,以显家族飞黄腾达。 

  玩:古镇赏梅 幽香满园

  初春时节,江南的寒冷往往超越了北方人忍耐的限度,在同里这样的水乡古镇中,寒冷更是侵入骨髓。你穿的厚毛衣、羽绒服似乎都失去了作用,湿冷的空气仿佛可以钻进你的每一个毛孔。在这样的季节里,旅店里的空调也失去了作用。每当夜晚降临,屋外便冷得叫你没有勇气出门。这时最好的选择是在旅店的小院中散步。在一片静谧中,腊梅的幽香不知不觉间在空气中浮动。旅店的老板介绍说,江南的腊梅白天沐浴过短暂的阳光,等夜晚温度骤降之后,香气才会缓缓散发出来。你在夜晚看不到梅花的样子,可你的肺腑中却充盈着它甜美的香气,并且越是入夜,香气便越浓。 

  北方人爱红梅,江南的腊梅却都是金色的;比起红梅,金色腊梅更为清淡雅致,也更耐看。你或许会看到一株茂盛的腊梅斜倚在古老的青砖灰墙上,在低调暗淡的背景衬托下金色腊梅会显得分外调皮,每一朵金色的梅花都仿佛在对你笑意盈盈。 

  园林小景 清雅之极

  同里古镇中最为著名的园林是建于清代的退思园。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自然是闻名遐迩,观光客甚多。但重点推荐的,却是古镇上建于明代的耕乐堂。耕乐堂是同里古镇八景之一,也是古镇上惟一开放的明代园林。耕乐堂由明代处士朱祥所建。朱祥号耕乐,曾因协助当地政府修建宝带桥而被加封,但他不愿做官,隐居故乡同里,并修建了耕乐堂。 

  与退思园中繁多的太湖石、茂盛的植物相比,耕乐堂显得清雅了许多。耕乐堂的后院有一荷花池,亭台水榭围池而建。正午时分,从长廊走入水榭,可见日光透过木窗,斜射到乌色的木地板上,你的脚下,也便现出了一排窗棂的图案,随着日光的变化,时明时暗。 

  眼前的一切,都值得好好观赏,尤其是当你在冷春时节,独坐耕乐堂中,更可以独享这份古代隐士才可以享受到的、带着智慧与清高气息的园林小景。 

  游感受 

  同里耕读  悠然自得

  初入同里古镇,你一定会很惊讶,除了古镇大门外有些热闹的饭馆和店铺,古镇内的商家、饭馆极少。 

  在初春时节,如果不是在周末,你甚至很难看到个把游人。在古镇大门口望去,只有那些古老的石桥与河道边紧凑的院落映入眼帘。这与过分商业化的周庄、新兴的乌镇等地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同里的人,似乎不喜商业化。如果追溯同里古镇的历史,我们会知道,这样的清静是有着历史渊源的。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代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 同里人世代心向诗书,教育发达。对于面积只有133平方公里,现代人口不过五万的小镇来说,这不能不算是教育史上的奇迹。若是深究同里历史上的名人,你更会惊讶于这里的地灵人杰。古有宋代著名诗人叶茵、清代江南著名画师陆恢;现代则有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著名诗人陈去病,中国近代统计学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金国宝也是同里人。 

  “耕读传家”这四字,在同里被践行到了极致。因此,当你漫步在古镇当中,脚步急促的是旅人,永远不慌不忙的才是本地人。所谓的“饭馆”,只是镇上人家在自家院门前搭出的一方小天地,简单的木制桌椅和写着家常菜的菜谱,便是你能享受到的全部;碰到“厨师”外出,你得让他们的邻居帮忙喊话,“饭馆”才能营业。 

  一到傍晚六点,同里仅有的一家小咖啡厅便打烊收工,“饭馆”也全部歇业。你会奇怪,镇上的人不做生意都跑到哪里去了?在游客稀少时,古镇的人在抓紧时间享受生活,他们有的会一整天坐在院中读报,有的全家围坐一桌看电视新闻,偶尔打打麻将,古镇虽小,他们的生活却不闭塞。(记者 王菲 文/摄) 

关键词:同里,江南水乡,赏梅

责任编辑:张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