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旅游频道

到惠州600年功武村 观赏华南最大碉楼式古堡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2017-05-09 14:18:5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内容提要:每到节假日,位于龙门县龙华镇的功武村总是游人不绝,在繁华的城市待久了的人们都喜欢来到这里,穿越青砖铺就的老街,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功武村坐落在增江旁。

每到节假日,位于龙门县龙华镇的功武村总是游人不绝,在繁华的城市待久了的人们都喜欢来到这里,穿越青砖铺就的老街,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功武村的廖氏族人来自江西,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廖氏先人廖剩甫从龙门的菱角塘迁往功武开居,因祖先皆以武功文德起家,遂赋新家地址为功武村,廖剩甫是功武村廖氏族人的开居祖。

功武村现存的古建筑物中,以五宅第规模最大而且保存最完整。五宅第是由廖氏四世祖廖兰窗之五子云谷(明代秀才)所修建,建筑占地面积约9200平方米,以进士第、碉楼为中轴线,其两侧建民居住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廖云谷后裔廖观高中进士,将五宅第按进士第格式进行扩建,并在康熙六年(1667年),修筑五宅古堡。据专家考证,五宅古堡是广东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碉楼式古堡。

古村、古渡,颇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

五宅古堡高约20米,大门是用约两层楼高的红砂岩条石筑成,外形方正,青砖砌墙到顶,每层楼开有多个由红砂岩石条构成的采光小窗眼。

据了解,当初修建古堡,一方面为了防洪,功武村地势低,古堡是全村的制高点,洪水来时村民可搬到此处避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匪患,旧时政局不稳,遭遇强盗袭击时,村里人也能凭古堡进行防御。因此,古堡内每一层都被分设多个小的房间,可以住得下整村人。后来,村民都过上了太平日子,村里人按照习俗,把古堡改为“红楼”。待嫁的姑娘要在城堡里待一个月,学习裁剪刺绣等女红活计,并把身体养好,体会离家日子的艰难。

五宅古堡内保存良好的下马石。

约500年前,功武村曾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小商埠。功武村的沙迳河边,有一个古码头,这个古码头原是广州到龙门水路客商往来的必经之处。古代来往的船只就在古码头停泊和开航。

踩着古时的石子路,是否浮想联翩。

从古码头到功武村,则是一条繁华的古商业街——正街。正街全长约600米,地面上铺设的是青砖。正街两侧,仍有古色古香的房屋建筑,这些古建筑旧时多是商铺。现存的建筑中,还能看到“铺铡头”,即在店铺的大门一侧,砌着一个约一米高的砖石铺,用作摆卖货物,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柜台。

五宅第是古村中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

约500年前,功武村曾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小商埠。功武村的沙迳河边,有一个古码头,这个古码头原是广州到龙门水路客商往来的必经之处。古代来往的船只就在古码头停泊和开航。

游客在参观古代私塾杏春书室。

正街现存有杏春书室和璞轩书室。杏春书室始建于清朝初期,占地面积约330平方米。其大门墙面是2米多高的红砂岩,青砖砌墙,气派壮观。当地村民说,杏春书室最早是当时村里读书人上学的地方,一直到晚清后期,村里人口迅速增长,杏春书室容纳人数有限,学堂才迁移至附近的廖氏宗祠里。

  编织手工品的村民。

2002年7月17日,功武村被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日前,又入选国家住建部等七部局联合公布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据了解,近年来,龙华镇政府将沙迳定位为香溪生态文化小镇,升级改造当地的旅游景点。古村落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开拓了资金渠道使古建筑得到保护与维修,功武村也将继续给游客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林文通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

关键词:功武村,古堡,书室,青砖,杏春,红楼,宅第,红砂岩,古建筑,进士第

责任编辑:trave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