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南极旅游国,准备好了吗?
根据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IAATO)最新统计,2013-2014年度,中国登陆南极的游客人数已达3367人,仅次于美国和澳大利亚。 中国跃居世界第三大南极旅游国 《南极条约》冻结了南极领土争端、暂停了矿产资源开发,南极旅游成为继科学研究之后,人类和平利用南极的主要方式。尤其是1991年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成立以后,有效协调管理了国际南极旅游市场,建立了严格的南极旅游行业标准,获得国际社会公认。 日前,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在总部所在地--美国普罗维顿斯市举行了第25次年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自磐、中国极地旅游知名机构“极之美”等作为中国南极旅游业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这是中国人首次亮相IAATO大会。 据王自磐介绍,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极旅游就已拉开帷幕,到本世纪初,南极旅游人数已经超过了科学考察人数。与南极科考一样,南极旅游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长期以来,到南极旅游的游客主要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国游客到南极旅游的人迅速增多。 据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最新统计,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世界各国到南极旅游的总人数为37405人,其中美国12418人,占33%;澳大利亚4115人,占11%;中国3367人,占9%。 “2012-2013年度,世界各国赴南极旅游人数的排序是: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中国,如今中国已经超过了德国、英国,位列第三。相信很快就会超过澳大利亚,仅次于美国。”王自磐说。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南极游客的组成结构也开始出现明显变化。以2014年春节团组为例,游客中企业家与职员的比例分别为9%和77%,这表明中国南极旅游正逐渐走向大众。在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年龄段比例达到60%,退休老年人约占9.5%,年龄结构比例已接近西方。 国际社会积极开发南极旅游资源 据王自磐介绍,随着南极旅游发展,越来越多游客并不满足于在南极洲“到此一游”。他们希望在这片冰雪大陆有更多回归自然的旅游体验。针对市场需求,国际社会正深度开发南极旅游资源。 例如在旅游线路上,开发了东线、西线、中线登陆线路,有海基、空基观光、探索了极点之旅和亚南极岛屿行等。在深度游特色产品上,有南极滑雪、攀冰、野营、探穴、潜水以及冰海划舟等不同项目。本次年会上所展示的旅游线路的多样化和产品的丰富程度超过以往,还专门就各类特色产品与探险项目的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和安全管控技术等进行了分组研讨和大会交流。 “对比国际行业发展态势,我国南极旅游尚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阶段。无论是业者还是消费者,目前总体上对南极旅游环境与资源的认知、对发展南极旅游业的基本观念,都还停留在初级甚至模糊的原始阶段。”王自磐说,“能不能开展南极旅游,国际上总体已经走过了争论阶段,逐步进入成熟有序的阶段,深度开发资源、积极发展极地旅游经济。与此相比,我们不能作茧自缚。” 今年初,中国极地旅游机构“极之美”组织上百人的旅游团到南极长城站观光,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极之美”创始人曲向东说:“南极旅游市场方兴未艾,我们现在最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有关南极旅游的指导性原则和规范,与国际惯例接轨,通过设定门槛、政府审批、加强监管、环境评价等一整套制度设计,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防止中国旅游市场的积弊病菌蔓延到洁净美丽的南极。” 我国南极旅游亟待政策松绑 针对近年来中国公民在南极活动日趋多样化,参与南极考察活动的人员数量日益增多,组织与考察活动方式更加社会化,人员构成也日趋多样化,尤其是社会团体组织的南极旅游、探险及科普考察等活动呈迅速上升趋势,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了《南极考察活动行政许可管理规定》。 “这一法规与南极旅游似乎有关系,又似乎没有关系。”王自磐认为,“有关系是指到南极旅游必须遵守有关南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的所有规定。没有关系是指南极旅游不以科学考察为目的,也不会进行法规中列举的活动,因而目前暂无行政许可申请的必要。” 目前,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南极旅游国,但在国际市场中,却并不掌握南极旅游资源,更没有话语权。 南极旅游的实施,主要依赖游船或航空器经由南极门户港的接驳转送。迄今为止,全世界拥有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营运资质的上百艘南极游船中,并无一艘属于中国,空中航线也无中国飞机。中国游客基本上由国内旅游机构组团,在南极门户港或包船或拼团,将游客送交外方公司游船或飞机,再前往南极。中方旅游机构大多只是通过转送游客到国外邮轮,从中获取微薄的佣金。 “中国人在国际南极旅游市场中作为金主,却不掌握南极旅游资源,更没有话语权,如此不平等现状必须尽快改变。”王自磐说,“期待政府部门尽快实现政策松绑,鼓励中国企业家投资南极旅游和游船业,构建完整的南极旅游服务链,推动中国人自己掌握南极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培植真正的中国南极旅游市场,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南极旅游大国。” |
关键词:中国,南极,旅游,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