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地标钟鼓楼“拆”“留”两难(图)
钟楼。 “恢复”项目有望今年内完成专家称整体保护北京已不可能 作为老北京地标的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预计在今年内完成,而业界内“拆”——整体开发与“留”——开发保护的争议并未停止。 如何让钟鼓楼焕发光彩?如何保护北京老城? 作家王军认为,整体保护北京古城与开发保护老北京各有利弊不能以现代人的观点否定过去的选择。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范耀邦则表示,目前北京老城格局实际上已经“面目全非”,整体上保护北京城已经不可能。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北京钟鼓楼,坐落于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其殿堂式的建筑,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间蕴藏着历史的记忆。 渐远的胡同记忆 钟鼓楼与周边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区成为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民俗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老北京”象征意义。 然而,曾经超过万余平方米的钟鼓楼广场,随着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周边居民、房屋不断扩张,目前的钟鼓楼广场减少至不足4000平方米。 在鼓楼的边上,住着刘先生一家四代人。他告诉记者,他很喜欢现在这个地方,这里好,一些房子都有百年历史,拆掉可惜了。当代艺术家王智远也是钟鼓楼的粉丝。他曾在网上介绍70多年前老北京钟鼓楼的样貌。王智远介绍,这是家里留给他的一本珍贵的北京景观照片集,因钟鼓楼面临拆迁改造,看到这些照片后,他感叹不已,便选择了照片集中的一张上传到自己的博客。 钟鼓楼能否恢复旧日光彩? 去年年底,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正式启动。北京市东城区历史风貌保护办负责人刘景地介绍,该项目规划,东起钟楼湾胡同东侧、西至钟楼湾胡同西侧、南起鼓楼东大街及鼓楼西大街、北至豆腐池胡同在内的约4700平方米面积将被政府征收,涉及66个院落、136户居民。 刘景地说,此次将参考清朝时期的地形图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形图,恢复古老的钟鼓楼广场及周边原有的历史风貌,并改善周边居民杂乱拥挤的居住环境。 北京东城区区长牛青山向媒体透露,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有望在今年内完成,有价值的建筑都将100%保留。 哪种选择都是双刃剑 对于重新翻修,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起人何戍中认为,现在公布的整治项目,纠结于翻建房屋本身是否具有历史价值,却忽视了房屋本身属于胡同肌理一部分的风貌价值,这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没有益处。 与众多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观点相似,何戍中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并不成为矛盾,真正应该处理掉的,应该是私搭乱建妨碍风貌的建筑。如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按照建筑学家提出过整体保护老北京的说法,可能就避免了现在老北京城被破坏的现实。 对这种观点,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王军认为,客观来说,两种选择都具有双面性,哪种选择都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只用这种利来衡量那种弊,选择都是有利于弊的。 应怎样利用文化遗产,使得它对当代也能产生经济效益、审美效益? 王军举例,后海的酒吧,它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审美效益,外地游客在那里泡酒吧,肯定会比在三里屯感受到更多的老北京情调,这是“有用”的非常好的例子。 针对老城区保护,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范耀邦,讲述北京城的拆与留历程。 记者:当年为什么会拆北京的老城墙? 范耀邦:这是一个理念问题。把北京老城作为一个城来保护,当时没有这个思想,不然城墙也不会被拆掉。城墙开始的时候是拆城门,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交通,进进出出的,只有一个城门洞,那肯定会堵车;还有一个就是城门的下面都是砖墙砌成的,上面的城楼都是木头,这种下面是砖墙,上面是漆木的结构的建筑,这很危险,怕它会掉,掉下来会砸到人,所以就把那个城楼给拆了。 记者:现在北京规划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范耀邦:北京已经是新老参半,老城就是老城,但老城里面也有很多新楼。北京的老城特别大,可能有62平方公里,你说这里面没有好东西,它也有。但是它不是完整的。 现在很多人讲整体保护,但整体保护其实已毁掉。老北京就像是一个艺术品,整体上它都是四合院,重点突出。四合院里面再种点树,从高处看绿化很好。因为四合院很矮,一棵树就可以把房屋挡住,一盖高了就不行了,它就不是原来的四合院。 记者:以鼓楼为例,现在很多人认为当鼓楼的四合院改造后,里面的人就不是以前的人,商业化将这些东西就破坏掉了? 范耀邦:最好的情况是老房子,老居民。现在这个东西很难,因为你说你要帮他修这个房子,但是里面的人真正是老居民的现在也不是很多。因为四合院面积小,所以有的时候是一间就是一户,一个四合院可能十几户,这些人也不一定是原住户。 北京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一个移民的城市,全国各地都有人到北京。要恢复到原来样子,那就要一户住一个院子,这样才像样,而且就算是一户住一个院子,四合院维修需要的钱也没有办法,所以还要政府出钱。但是说如果把房子先留着,把里面的人置换了,哪怕以后里面住的是外国人,这也是办法。 |
关键词:老北京|钟鼓楼|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