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箱”里的秘密 探秘湖南花瑶族婚俗

http://www.hebei.com.cn 2013-01-14 08:4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花瑶由来:“女儿箱”里的绚丽挑花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隆回当地的民俗摄影家在小沙江采风时,无意间闯入了虎形山上一个叫做“崇木凼”的寨子。寨子里遍布千年古树,传统的民居掩映在青山之中,而最让摄影家心动的,是寨里女人们的着装——火辣抢眼的色彩、精湛繁复的挑绣,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女人们娇美的身影闪动在绿意葱茏的山野田间,俨然束束耀眼的山花,摄影家不由自主地举起了相机……

  所有的这些服饰,全都精美而讲究,几乎世间一切亮丽、抢眼的色彩都在她们身上充分展现——外衣是镶了红布边、缀着红布扣的黛蓝色无领对襟长衫;头巾风格奇异:先将红黄两色毛线编织成一根百米长的花辫,再一圈圈地盘缠到头上,状若葵花、大过斗篷,火红火红煞是好看。

  男方送礼的几十号人丁,个个挑着沉甸甸的礼担

  然而,这一身服饰中最精美的,是女人们的挑花筒裙。

  这些筒裙全用挑花绣成,挑花图样纷繁复杂——树木花草、飞禽走兽、人物生活、古老传说,应有尽有。但凡是平常日子里能见到的,裙子上都能绣出来。挑花风格大胆随意、天马行空,而绣一块筒裙所需的针数,竟达30多万针!

  与美丽初次相遇之后,这位摄影家就经常带着相机,跋山涉水走进这座寨子,专门跟拍女人们的艳丽衣着。

  后来,摄影家与寨民们渐渐熟识了——他打听到寨子里的每个女人都有一手“挑花”的绝活,“挑花围腰,又俊又俏”,挑花的手艺自古就世代相传。她们从六、七岁起,就要在母亲的严格规训下穿针走线,学着挑花。年复一年,倾其心智,从不间断,到十六七岁出嫁时,正好可以为自己准备四五套嫁妆,而那些挑花挑得好的姑娘在青年人看来,就是贤良淑德,不会挑花的则被称做是“嫁不出的傻阿妹”。

  热情奔放的舞姿

  另外,摄影家还在走访中得知,从汉代起,这里的每个女人一出生就会有专属于自己的“女儿箱”,一生相随,不舍不弃。每个女儿箱,都是一个神秘绚丽的世界,里面锁着一个女人一辈子做出的二三十块挑花,作为出阁的嫁衣、节日的盛装……女儿箱里每一件挑花裙绣都是一帧精湛的艺术品,凝聚着女人一生的心血和对幸福的期许。它忌讳男性观赏,即便是自己的丈夫也难得一见。

  为了拍摄到“女儿箱”里的挑花图案,这位摄影家跟寨里每一位女子谈心交友,希望能说动她打开女儿箱。

  花瑶族妇女

  有一次,为了拍摄到一位老太太珍藏了一辈子的女儿箱,摄影家费尽心思,但得到的回答却让他失望——“要过老(去世时用)的,不能看。我要扯猪草去了。”老太太语气坚定地拒绝了。

  “我陪你,小时候也帮家里做过事的。”摄影家背起篓,陪她扯了半小时,又把猪草背到溪边洗了,回来剁了,又烧火炊煮。绝口不提箱子。

  绚烂的花瑶服饰

  也许是精诚所至,几天后,“咔嗒”一声,老人在里屋打开了女儿箱,一件件挑花被拿了出来,摄影家的眼睛亮了。“看你心诚,干脆晾晒一下啊。”老人爽朗地笑道。屋子里立刻艳丽一片。

  根据寨民艳丽如花的服饰和当地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摄影家给他们取了个美丽的名字——花瑶。后来,这个名称竟约定俗成,流传了下来。而有关花瑶人的族源,也在摄影家来访之后渐渐清晰:他们就是当年起义部落的后裔,寨里流传至今的祖先故事以及一幅幅关于祖先起义、迁徙的挑花,都说明了花瑶人的来历。

关键词:湖南,花瑶族,婚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环球人文地理
责任编辑:张铮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