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古诗里

来源: 石家庄日报 作者: 2014-06-13 13:23:2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游感而发

  这些天来,“旅游”这两个字总是迫不及待地蹦到我脑门上晃悠。与其说它是在炫耀“舍我其谁”的地位,不如说是在引诱我去赶这趟时尚。而一提起游山玩水,我就想起凭一张导游图或一本景点指南的小册子按图(或册)索骥、一个个景点看过去的情形。阿里山、日月潭、一线天、九沟寨、悬空寺、天安门、瘦西湖、大雁塔……看过,便算到此一游,了却一桩心愿。

  其实,人们心目中的“景”,通常都是古典诗文、历史掌故、神话传说等等构造起来的,如果真的去一一验证,很多人都会大失所望。就像南京的秦淮风景,杜牧的一首《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个“笼”字,便让烟、水、月、沙、船、酒家等全部动起来、鲜活起来,构成了一幅极动人的优美画卷。可是,你要以为现在的秦淮真如杜牧写的那样、非得一睹其风采时,却发现如今的秦淮河早已风光不再。李白的“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中一个“挂”字和一个“秀”字,不仅将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还道出了九华山上99座山峰的挺拔和秀美,如出水的芙蓉一般耐看。其实,九子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海拔千米的山中藏着几十幢庙宇而已。再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的气势是何等的壮观啊。但当你满怀激情地赴庐山一看,发现那瀑布只不过是挂在山腰间的一沟小小的水流时,马上会有珍藏在心灵中的那份美好被击碎的失落感。

  多少次旅游归来,失落之余,便生出与其前往一个个景点去“验证”,从而也增加了“生产”垃圾污染环境的可能,不如“游”于古诗去畅想的冲动,如此既低碳又不失望。当我坐拥书城,香茗一杯,陶醉在陆游的“剑门”、李白的“彩云间”、杜甫的“巫峡”、张继的“枫桥”、王维的“渭城”、范仲淹的“岳阳楼”、苏东坡的“赤壁”……倾听着他们的娓娓诉说、想象那些美景的丰姿,失落的浪漫主义精神瞬间就占领了自己思想的高地……正像面对着清末名将彭玉麟笔下的“岳王庙正殿忠烈祠”:“史笔秉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墓门萋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双顽铁,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阳诛。”面对此情此景,没到过岳王庙的人,谁又不为岳飞的浩然正气所感动,谁又不唾骂秦桧恶贼夫妇之可耻。再看苏轼笔下的“赤壁”:“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天,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朗诵这样的诗文后,到没到过赤壁,“赤壁”是什么样子,可能都无关紧要了……

  当然,大自然的美景还需要我们用心灵的眼睛、耳朵去丈量、去感受、去倾听、去体味。但如果纯粹为看“景”,这个石头像大象、那片水域如飞龙,印证了又何妨。行在古诗里,用上自己的思维和眼光,就能明白柳毅井下的爱情呼唤;就可感悟嘉峪关上断壁颓垣的历史回声……

关键词:旅游,古诗,导游图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席亚楠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