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杀虎口:走西口,难回首,长城水寒风夜吼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23 10:0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消散了金戈铁马声,寂寞了塞外边关城。风驱走白云如牧野,唱不尽悠悠往事情。位于山西、内蒙古交界处的右玉杀虎口,雄伟壮观的古长城、鳞次栉比的烽火台、苍凉古朴的古战场,边塞的气质一直未变。只是,古代中国最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它所记录的最激烈残酷的历史,如今变成了岁月的尘埃,静静地定格在黄土地上。


风雪杀虎口(大山摄影)

  消散了金戈铁马声,寂寞了塞外边关城。风驱走白云如牧野,唱不尽悠悠往事情。位于山西、内蒙古交界处的右玉杀虎口,雄伟壮观的古长城、鳞次栉比的烽火台、苍凉古朴的古战场,边塞的气质一直未变。只是,古代中国最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它所记录的最激烈残酷的历史,如今变成了岁月的尘埃,静静地定格在黄土地上。

  扼三关而控五原

  今天的杀虎口壮丽依然,满山遍野的秋色,少了冷峻,多了柔美。伫立在杀虎口的城楼上,东西山岭高耸对峙,苍头河干枯的河道由南向北纵贯其中,形成一条宽约270米的天然走廊。险峻的地形,天然的关口一目了然。杀虎口是中原地区去往内蒙古、新疆和蒙古、俄罗斯必经之路,有“扼三关而控五原”之说,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兵家驻防重地,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


西口古道(白英摄影)

  实际上,杀虎口从未出现过老虎,春秋战国至秦、汉、隋时,这里称“参合陉、参合口”,唐朝名为白狼关,起着抵挡突厥进攻的作用,宋朝叫牙狼关,也御蒙古大军于域外。仅是看到关名中张牙舞爪的“狼”字,就有一股冷嗖嗖寒气朴面而来,透出丝丝大漠雄关的荒凉与冷峻,传达着汉族或者说中原的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天然惧怕的心理。后来改叫杀胡口,关名上对胡人仇视和惧怕表现得直白而明了,杀气腾腾跃然纸上。康熙西征平定葛尔丹后,经杀胡口凯旋,为了安抚西北少数民族便将“胡”改为了“虎”,之后这里便一直叫杀虎口。


金戈铁马声消散(大山摄影)

  刀戈沉沙边城血

  在杀虎口的东侧,长城由塘子山向高处攀升,并连接北面的雷劈山,沿山岭由东朝西迂回过来,半月形的围墙将杀虎堡围在了中间。在杀虎口的西侧,长城依大堡山蜿蜒而去,消失于崇山峻岭中。如今的杀虎口被重修成了气势磅礴的一座雄关,走近了,会发现城墙底部砖头颜色和上面簇新的成色截然不同,原来下面的石头是以前留下来的,现在的城墙是在旧址上翻新的。


土长城就在道旁 by 土楼村民

  “刀戈沉沙边城带血,关山度月古堡含悲”这幅书在杀虎关上的对联,道出了古关“紫塞金汤”的气势。战略地位重要的杀虎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都曾在此屯扎重兵,驻将设衙,严密扼守。特别是明朝建立后,为防御蒙古南侵,固守边防,修筑了万里长城并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大同镇(杀虎口)就是九边的重中之重,杀虎口成为明与蒙古土默特部军事对峙、战争的前线。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杀虎口,古长城,走西口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远方网
责任编辑:郄小娟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