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强制购物被禁 景区购物店陷囧途
11月1日,《旅游法》实施“满月”,购物店人气锐减、业绩腰斩、部分关门……旅游购物店的“生死劫”,正在云南、海南三亚、湖南张家界等多个旅游胜地上演。 吃、住、行、游、购、娱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购物是其中重要一环。《旅游法》并没禁止游客购物,而是规定旅行社不能通过诱骗、强迫等方式,让游客购物并获得不正当利益。业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强制购物及产品设计缺陷,旅行社动辄砍掉购物行程,这是在自寻死路。 “《旅游法》第三十五条,动了旅游购物店赖以生存的根本。”多位业内人士这样说。让众多旅游购物店主“睡不着觉、急得团团转”的“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在张家界市区经营一家旅游购物店的陈驰(化名),就是“睡不着觉”的旅游购物店主之一。 现状 购物店客流量降九成 入行十年来,陈驰第一次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焦虑。“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我不知道能撑多久……”透过电话,陈驰语气显得压抑而又疲惫。 十年前,陈驰投资十多万元,在湖南张家界市区一个较为偏僻的位置,开了家面积两百多平方米的旅游购物店,专卖葛根粉、茶叶等张家界特色旅游产品。 他度过一段很长的好时光,“尤其是2005年、2006年时,每天来购物的游客有两三千人。”他说,这样的“好时光”在今年“十一”时戛然而止。当日,《旅游法》开始实施。 “来店里的顾客,八成以上都是导游带过来的,第三十五条让导游不会带人来了,再加上位置偏,散客更少来,一天能有两百人都不错了。”他无奈地说,“生意真的不好做了。” “你们就靠导游做生意?”面对记者的质疑,陈驰对“寄生虫”的说法很不服气,但他也显得十分无奈,“再看看吧,说不定政策会松动呢……” 三亚购物店销售额猛降 当陈驰正在焦急而又无奈地观望时,同为旅游胜地的云南,一批购物店主也陷入进店客人锐减的窘境。 “云南购物店的规模普遍较大,连他们都坐不住了。”云南旅游专线供应商、重庆振旭国旅董事长高学政说,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些购物店的日销售额下滑幅度高达90%。 重庆金马国旅董事长郑渝海做海南旅游专线已经十多年,前日刚刚从三亚返回重庆的他,亲眼目睹了海南三亚购物店如今的“萧条”。 “海南三亚的购物店已关闭了三分之二。”郑渝海昨日告诉商报记者,“有个上万平方米的购物店,自己的停车场上以前每天停上百辆大巴车,现在一半都不到。”这直接造成进店人流量的锐减。目前,仅规模较大、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购物商店还在“苦撑”。郑渝海说:“如果《旅游法》持续念‘紧箍咒’,海南剩下的三分之一的水晶和珍珠店也扛不了多少时日。” 多地景区购物店经营惨淡 不仅是三亚、云南,全国范围内的旅游购物店,普遍陷入人气锐减、业绩腰斩的窘境。《旅游法》实施后,据当地媒体报道,张家界八成购物店关门;山东蓬莱8家购物店倒闭7家…… 而在重庆,部分购物店的生存状况同样堪忧。“武隆景区周边的购物店已差不多全部关闭了。”负责重庆周边游的优途旅行社导游钟贤勇昨日告诉商报记者。 “国庆后,重庆武隆所有的购物店都关闭了,不再营业。”跑武隆线已多年的多乐国旅导游张超也说,武隆仙女镇上一个三四百平方米的购物店,去年每天接待40辆大巴车的游客,而现在下滑了一半以上。 张超目睹了武隆周边的购物店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全过程。“如今这条线上40%左右的导游都辞职走人了,走的基本上是老导游。”张超告诉记者,主营土特产的当地购物店,本身数量少且规模小,转型比其它成熟市场的大型购物店都容易。 应对 购物店到客源地拉客 客流锐减,一些购物店老板坐不住了。 “昨天,有个在云南排名前三的购物店老板,专门飞过来和我们谈合作。”高学政昨日告诉商报记者,最近跑过来和他“交流”的购物店老板,已不下三批。 经营海南旅游十余年的郑渝海说,他还是头一次看到购物店主这么“主动、积极”。我市一家地接社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海南旅游市场在国内的发展比较成熟,在选择“转型”和“关店”时,留下来继续开门的购物店势必会考虑压缩成本。“升级成商场就成了众多商家的一致选择”。 “比如,将当地的旅游商品打包装进一家商场,一楼卖珍珠,二楼卖水晶。”郑渝海说,这样不仅可节省成本,游客购物也更便捷,不用一家一家“逛”。 在另一大旅游目的地云南,景区周边的大型商店比比皆是,强撑着开张的购物店主,主动抱团求合作的一幕也正在悄然上演。 这几天,高学政的手机被云南各大旅游景区的购物店老板打爆了。“全是上门谈合作的。”高学政透露,过去做得风生水起的大型购物店,如“七彩云南”等都在寻求出路。日前,已有来自昆明的大型购物商店找到高学政,希望直接和客源地的大型批发商抱团寻求合作,绕过地接将游客直接拉进景区。 “有的购物店不惜让利,索性把返给导游的佣金部分让给游客。”在云南昆明经营一家购物店的刘先生最近正在为调价伤脑筋,看着周围的门店都在调价,他也打算把店里的部分商品价格调低。 纵深 购物不是错“强制”才是祸首 “其实游客并不反感购物,我们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一个重庆游客到三亚旅游,平均购物消费占团费的50%~300%。”郑渝海认为,其实是强制购物和产品设计“缺陷”,给购物店掘的“墓”。 这在重庆市旅游监察执法总队近期接到的一起旅游投诉中也有体现。一位跟团游客因为不能参加自费项目(参观凡尔赛宫),将组团旅行社投诉到重庆市旅游监察执法总队。这是《旅游法》实施一个月多来,重庆出现的首起因游客没能参加自费项目、投诉旅行社的案例。 “动不动就砍掉自费景点和购物行程,是旅行社在自寻死路。”高学政表示,《旅游法》实施后,一些旅行社索性不推购物,不仅让购物店瞬间没了客人,也让旅行社自身逐渐走上不归路——跟团费用上涨、服务水平毫无起色,将游客关在了门外。 “如果购物店严格控制购物时间,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张超说,吃、住、行、游、购、娱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购物是其中重要一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市面上眼花缭乱的旅游线路中,其实大多数行程都需要购物店来消化。”郑渝海说,在行程中拿捏好购物时间,提高产品性价比,才是未来购物店的生存之道。而旅游法“一刀切”后,过去“游”购物店的时间被腾出来,反而让一些旅行社犯难了。 建议 旅游购物多方联动营造好环境 多位业内人士向商报记者表示,旅游购物店游客量锐减,甚至部分关门,是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也是旅游购物迈向理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旅游购物店求生,却需要购物店、旅行社、景区和当地政府的多方联动。 “购物店首先要自律,杜绝假货和勾结导游暗自交易宰客。其次在选址上,不能在闹市区,也不能太过边缘,以景区为核心圈状辐射范围内为佳。此外,还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当地的土特产和纪念品将成主打。”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昨日告诉商报记者。他建议,旅行社从自身服务质量、满意度和回头客出发,应该重视游客的需求,不能因为麻烦和怕担风险就拒绝游客的购物需求。 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副院长王宁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景区来说,商业购物是重要组成要素,景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布局特色购物一条街,从而形成购物集群效应,为游客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
关键词:旅行社,强制购物,旅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