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经济遇冷”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刘文嘉 2014-10-08 09:40:4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这个黄金周期间,各大景点依旧人潮如织,旅游市场总体平稳,但在多个热门景区却“意外”地出现游客人数明显下滑。九寨沟国庆节当日游客同比下降四成,黄山、五台山、峨眉山等景区的热度也有明显下降。

  国家旅游局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4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24个直报景区累计共接待游客2061万人次,同比增加1.25%;累计门票收入十亿六千余万元,同比下降4.75%。媒体报道也称,“门票经济遇冷”,“热门的旅游景区依旧人潮汹涌”,但“游客人数呈现下行趋势的事实亦为近年长假期间所罕有”。

  不知道这是不是和“十一”前各景区集中上涨门票价格一事有关。大部分愿意进行旅游消费的人群,其实并不见得很在乎票价上浮的数额,真正不满的是各景区涨价的随意性,以及逢节必涨的逐利性。在消费能力集中释放之前,先摆出了一副“狮子大张口”的姿态,这肯定让人觉得面目可憎,继而刷低民众对于景区的好感度。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经历了十五年的黄金周旅游后,国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累觉不爱”。集体休假、扎堆出游、在高速公路上看车、在旅游景区看人的出行方式,让休假变成了一种包袱、一场战斗,一个需要“精密”设计规划的项目,无怪景区消费开始出现疲态。在笔者的朋友圈中,一类人直接选择了境外游,一类人宁愿趁旅游人群外流的契机进行本市游、短途游,还有一类则特意错峰出游并避开了热门景区。

  据此,有媒体报道称,公众的旅游观念正“趋于理性”,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十一”旅游新情况中,也有这样一条:“游客更加理性,错峰出游,避免了传统景区以往出现的大面积拥堵和滞留现象”。但坦率说来,这种理性只是一种无奈的理性、被迫的理性。它是对“暴利超房地产”的门票经济的无声抗议,是对景区服务水平的不信任,更是在以个人智慧对集中休假模式进行纠偏。

  如果说黄金周旅游是一道待求解的难题,那么游客个人的理性不啻其中唯一的变量,无论是景区服务还是休假制度都成了既定条件。在此格局下,无论大家怎么调动个人经验仔细规划,也仍难改变“黄金粥”的现实,要解决问题,就要动一动“定量”。在门票定价方面,应严格履行《旅游法》规定的法定程序,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在景区服务方面,两个月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提到,要“抓紧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控制游客最大承载量”,眼下应将“限客”和“提前预约”的方式尽快推广铺开,升级服务水平,增加管理的可控性,保持景区的美誉度。若不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建立长远的盈利模式,恐怕“门票经济”的数字将来会更加不好看。至于已经成为公共议题的集中休假模式,讨论已经非常充分,道理也被频繁重复,无论怎么说都有老生常谈之感。只愿“门票经济”的遇冷,能部分调整那种依靠黄金周拉动旅游经济的惯性思维;公众无声的抗议,能增加落实带薪休假的紧迫感。如果这些没有改变,这道黄金周难题恐怕仍然无法求解。

  特约评论员 刘文嘉

关键词:门票经济,九寨沟,黄金周

责任编辑:郄小娟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