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特产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29 13:5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馆陶黑陶

  黑陶即黑色的陶器,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10—1810年,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出土大量黑陶,从而掀开了中国“龙山文化”光彩的一页,即“黑陶文化”。

  地处黄河中下游的馆陶县,是“龙山文化”的重要脉系,古黄河的恩赐,大量优质黏土的沉积,为这里古陶业的兴盛,奠定了基础。馆陶黑陶选用得天独厚的黄河古道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红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画、雕刻等工艺,最后采用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方法烧制而成。

  馆陶黑陶经历了岁月与呵护,其愈黑、愈亮愈显珍贵。黑色使人感觉稳重、神秘、高贵、大方、典雅、内涵深沉,陶体黑如漆、亮如镜,高雅、有神秘感。黑陶的壮美与崇高让人们感觉到心灵震撼,宁静而致远。如是构成了馆陶陶艺其工艺的复杂性、风采的多样性、效果的特殊性和神秘性等几大特点。

  馆陶黑陶文化可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渊源流畅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人类历史发展中最辉煌的篇章。被馆陶县当今黑陶各界人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被各地美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郭八火烧

 

  “郭八火烧”,创业人郭致忠,大名县西大韩道村人。曾在北京(原叫顺天府)学艺,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87年回到大名,在县城开业,经营火烧。因他从顺天府学艺而来,堂号首取“天”字,并希望买卖兴隆,又取“兴”字,故立店铺“天兴火烧铺”。郭致忠小名叫“郭八”,因此,当地人便把他经营的火烧铺叫作“郭八火烧铺”了。

  “郭八火烧”作料齐全,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层多且薄,每张上有二十五层至三十层,外表金黄油亮,呈现石榴籽状,吃起来皮酥里筋,焦香可口,味香诱人。

  郭致忠后来将手艺传给儿子郭瑞,郭瑞又传给儿子郭殿臣。现在由郭殿蔬继承祖艺,经营了“天兴火烧铺”。由于“郭八火烧”享有盛名,所以生意兴隆,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在人民生活越来越高,食用“郭八火烧”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摆宴待客时,都少不了“郭八火烧”作为主食。

  “郭八人烧”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由于它在制作上,配料比例严格,做工精细认真,具有皮酥、层多、味道鲜美,历史悠久而享有经久不衰盛誉。一九六五年李先念主席视察大名时品尝了“郭八火烧”,一九六六年春,周恩来总理来大名视察时,也品尝了“郭八火烧”,并且亲自接见了郭瑞同志,高度赞扬了他打火烧的技艺,并且风趣地说:“老郭,你打的火烧真不错!我吃了一个半,谢谢你。”

  现在“郭八火烧”的经营者是“郭八火烧”的第四代传人郭卫东,他继承祖业,讲求质量,坚守信誉,保持着传统风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郭八火烧”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不仅是设宴待客的主食,还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一篓油水饺

 

  一篓油水饺是河北邯郸赵国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历史渊源编辑本段回目录一篓油水饺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铺店。有一天,赵国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遥远闻着肉包香味,廉颇闻着香味赶到肉包铺店,见食客尝在嘴里,赢得了食客的好评,生意很好。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廉颇说到:“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儿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小儿说:“不到一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进开水锅里,不到一会儿,锅里的包子全部漂起来了。王小儿一听是廉颇大将军就毛了,赶紧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颇吃完后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从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

  王氏后人继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丰富,包裹馅心,吃时流油,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传至至今。

关键词:邯郸,特产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特产百科
责任编辑:崔梦琳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