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中采藕白纤纤” 探访香河县万亩藕荷基地
长城网廊坊10月28日电(刘振山 武香君 张泰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经过历代诗人的笔尖,如诗如画。相比之下,藕生在水中,长在泥里,少了些诗情画意,多了些默默无闻,但若仔细去看,它纯白的外形和玲珑的内涵也不乏意境。近日,伴着浓浓的秋色,记者来到廊坊市香河县刘宋镇庆功台村万亩藕荷基地,去探访生在泥中却纯洁无暇的“藕仙子”。 挖藕工向记者开心地展示又白又粗的莲藕。张泰源 摄
深秋藕飘香忙坏采藕人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药用价值高,但收获它却要费一番功夫。因为它生长在淤泥中,成熟于秋季,采藕人要把身体没入冰冷的水里才能找到它。 当记者来到刘兴田的藕塘时,他正和一名工人在水中忙碌着。怕踩到藕,身穿防水衣的他拿着粗粗的水枪在泥水中小心翼翼地行走着。 当脚在水下触到藕枝后,他赶紧用水枪冲散藕周围的淤泥,然后轻轻往上一提,一排雪白的莲藕就露出水面。在他身后,一排排白嫩肥美的藕已铺满了藕塘。“别看采藕是个体力活,但也要用心,不能直接朝藕身上冲,这样会把莲藕打损,造成莲藕发黑、进泥,藕体一旦进了污泥,品质就会严重受损,会影响卖价。” 刘兴田是山东人,今年初刘宋镇建设万亩藕荷基地后,他就从北京跑到了香河。“今年是藕荷基地第一年产藕,一亩地能达到2000至3000斤,除去花销,我承包的一百亩地能挣近20万元。种了十多年藕,我感觉,虽然北方起步晚,但适合藕生长,种出的藕甘甜、白嫩。” 忙碌的采藕人。张泰源 摄
吸引外地商地头成市场 记者在藕荷基地发现田间小路上停了不少小货车,几位客商一边搬称,一边吆喝工人装车。此时,飘在水中的藕被整齐地摆放在田垄上。一排排藕经过水的洗礼,在阳光中,像是沐浴归来的少女伸展出浑圆白嫩的手臂。 正在和工人一起抬藕的是来自霸州的邢邵华,听说庆功台村今年产藕,他第一时间赶了过来。“我基本一天拉走1000多斤,在地里收1块8,在批发市场上能卖到2块多,到了冬天,价儿还得高。” 在不远处,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的房老板和妻子正忙着装车,一排排藕被他们小心地摆成了一面墙。房老板说:“之前,这块地的承包商张老板一直在北京种藕,今年他又来这里承包了一百亩。这不,我就追到这来了,我们合作很多年了。” 虽然是老朋友,但房老板的眼睛很尖,有些藕的形状达不到标准,就装到麻袋里零卖,“今年的风有些大,再加上藕塘是新挖的,就会影响藕的生长。明年,藕种被泥闷一闷就好了。” 将莲藕摆放在担子上。张泰源 摄
旧时六郎定情处今朝藕荷名声扬 相传北宋年间,杨家将挥师北上抗辽,攻打幽州城时,摆出牤牛阵,大破辽军。为表彰杨家将抗辽之功,宋太宗赵光义在此设立高台庆功封将,并皇封此台为“请功台”,随历史演变,发展成如今的庆功台村。 当地村民介绍,杨延昭在此驻军时,柴郡主送与他荷花香囊作为定情信物。因柴郡主喜欢荷花,杨六郎在营地外种植大片荷花供郡主欣赏。这段佳话被摇曳的荷花一朵一朵地传下去。 如今,虽然六郎种的荷花已经无法寻觅,但村里的发展却一直离不开荷花。 作为香河县创建“荷花之乡”的主体,庆功台村于从今年3月21日启动万亩藕荷基地建设,仅用3周时间完成土地流转,1个月零18天完成莲藕种植,并成立莲藕种植合作社。现已经完成一期建设11600亩,主要有野荷、飘花、大地红、珍珠6号等10余个品种。同时,基地还聘请花卉专家当顾问,打造荷花新品种培育转化基地。 行走在宽敞的乡间公路上,两侧的荷塘尽收眼底,可以想象,每年夏天,这里将是什么样的景象。 刘宋镇政府工作人员邳春茗告诉记者:“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正在进行中,下一步,将全面展开凯旋门、观景台、游览栈道、停车场、接待中心等附属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成莲产业种植基地、观光旅游胜地、荷文化创意基地、廉政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基地、生态宜居福地。” 将莲藕推向岸边。张泰源 摄
|
关键词:香河,莲藕,廊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