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寨建筑遍地开花 中国建筑师该如何作为?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19 08:3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制图:蔡华伟

  目前城市居民小区已成为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难觅心灵归宿

  对于建筑师,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都是业主。在这个行业里,建筑师们的话语权有限

  建筑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设计者应站在公众的角度,多些人文关怀,以是否宜居为标准

  近30年,中国建筑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大体量、超高层的新特建筑在各个城市拔地而起。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负效应。作为城市面貌与灵魂的塑造者,中国建筑师该如何作为?在18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地产设计创新论坛上,业内人士就此展开了讨论。

  体制障碍

  “我们的城市建设不是规划师说了算,而是市长说了算”

  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全是清一色的大高楼、霓虹灯、宽马路,并配有所谓的中央商务区。与此同时,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古建筑群却在毁灭性消失。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我国有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其中很多是被各类建设行为毁掉的。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这些传统建筑越来越少,倒是山寨型的标志性建筑比比皆是,欧陆风情大行其道,导致城市个性丢失、品位低下。”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直言,目前城市居民小区已成为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城市特色难以寻觅。“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却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难觅心灵的归宿。”

  面对城市“千城一面”的尴尬,作为城市面貌与灵魂塑造者的中国建筑师们,似乎难辞其咎。早在2004年,我国就有4.1万名注册建筑师,从业人群规模相当可观。然而,在当代中国,建筑师们有充分的话语权吗?

  对于建筑师,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才是“业主”。在这个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里,作为乙方的建筑师们,话语权有限。这从设计费占项目总产值的比重可见一斑。据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赵春水透露,在国外,建筑设计费至少是整个工程造价的5%,而我们设计费标准普遍较低。“房子卖2000元一平方米时,设计费是十几元;卖两万一平方米时,设计费只提高到二三十元,而且还要求提供从前期策划到后期服务的一条龙、24小时服务。”

  “我们的城市建设不是规划师说了算,而是市长说了算。这是造成‘千村一面’、‘千城一面’的非常大的体制原因。”乔润令说。建筑圈也有类似的自嘲,“城市建筑长成什么样,市长说了算,开发商算了说,建筑师只能是算说了。”

  自身缺陷

  “建筑创作是否有丰富的建筑语言,取决于建筑师本身的文化修养”

  除了体制障碍,建筑设计师的失语也有自身的问题。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看来,在上世纪90年代,建筑设计院都是资深专家,而开发商多是晚辈,设计师自然更有话语权。而现在设计院里多是远离市场的年轻人。

  “建筑设计师应该有职业底线,不能人家要求什么,你就干什么。但许多年轻人是出了校门就进设计院大门,并不了解市场,无法提供既有特色、又有说服力的设计方案。”周燕珉这些年给一些项目作顾问,经常会看到一边是开发商起急冒火,一边是设计院满脸菜色。

  建筑学教育脱离市场,导致青年设计师理论与实践脱节,并不罕见。现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的倪虹,2006年在安徽建设厅工作。当时,省里提出要为农民设计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住宅,省里几所高校组织了数百名大学生参与实践。实践结束后,一个大学生的发言让倪虹印象深刻。这名大学生坦言,调研前认为农村住宅设计很简单。如果是独门独户,就把别墅设计方案改一改。结果卫生间的问题把他困住了。别墅院落都设计在住宅前面,而农宅院落都在后面,因为农宅没有室内卫生间,谁也不愿意把一个厕所放在屋前。直到调研结束,这名学生都很困惑。他如果不设计室内卫生间,过三五年农民有条件了,这新型农宅就落伍了。如果设计了,当时农村连下水道都没有,只是个占空间的摆设。

  “建筑设计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建筑师不仅仅需要接受技术层面的教育。建筑创作是否有丰富的建筑语言,取决于建筑师本身的文化修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曹嘉明认为,“千村一面”、“千城一面”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缺少丰富的设计语言,没能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建筑之中,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还应依靠建筑师加强自身的文化熏陶。

  社会责任

  “建筑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背景,更要有人文关怀,好的设计会感动几代人”

  在中国,与“千城一面”相对应的,是大量山寨建筑及奇特建筑的不断兴起。阜阳的“国会大厦”、阜宁的“悉尼歌剧院”、苏州的“大秋裤”、沈阳的“大铜钱”、杭州的“比基尼”……这些年涌现出的“建筑创新”,不断成为被市民吐槽的热点。

  “建筑创新的三大动力是人的审美疲劳、创作环境的改变和创作者的自我批判。中国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去模仿建筑大师的作品,而是去感知他们的精神。”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说。

  “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大量的建筑设计还应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以适宜人居为标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认为,像央视新大楼的设计者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北京银河SOHO设计师、第一位普利兹克奖女性获得者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这样的设计鬼才,是建筑设计师中的前沿前卫。“就像巴黎时装周的设计,不一定适合大众穿出去。”

  在庄惟敏看来,目前楼市调控,实际上是给建筑师们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缺少的专业素养。“中国的建筑师在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大浪潮里面,总觉得自己像个被雇佣的打工者,这主要源于设计师本身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建筑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背景,更要有人文关怀,特别是关爱弱势群体,维护公共利益。其实设计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的设计会感动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

关键词:山寨,建筑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崔梦琳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