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藏寺碑》 楷书鼻祖 隋碑第一

来源: 燕赵晚报 作者: 2014-08-13 16:29:4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龙藏寺碑》 楷书鼻祖 隋碑第一

  -转轮藏阁。

《龙藏寺碑》 楷书鼻祖 隋碑第一

  -梁思成所绘的转轮藏殿结构剖面图。

《龙藏寺碑》 楷书鼻祖 隋碑第一

  -宋代留存至今的转轮藏。

  -“六”字结体,仍有隶书味道。

《龙藏寺碑》 楷书鼻祖 隋碑第一

  -龙藏寺碑宋代拓片(现存上海博物院)

  □《龙藏寺碑》: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并直接影响到唐代楷书成型,被誉为“隋碑第一”、“楷书鼻祖”。

  □宋代转轮藏: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转轮藏原物,且能正常转动。

  正定大佛寺里的宝物多多,说完了那里的摩尼殿和“倒坐观音”,我们这一期“石家庄之最”走近被誉为“隋碑第一”、“楷书鼻祖”的《龙藏寺碑》以及我国现存最早的宋代转轮藏,看看这些古老的文物有着怎样的传奇。

  隋碑第一开启唐楷先河

  在大佛寺诸多宏伟古建中,这通被青砖碑亭封藏于一隅的《龙藏寺碑》可谓不起眼,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通刻立于隋代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字迹斑驳的石碑,早在宋代,就已经闻名遐迩。最早由北宋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欧阳修辑录于《集古录》,并称此碑“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清代王澎则谓其:“书法遒劲,无六朝俭陋习气,盖天将开唐室文明之治,故其风气渐归于正。”评价可谓极高。另外,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云:“隋碑渐失古意,体多闿爽,绝少虚和高穆之风,一线之延,唯有《龙藏》……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虞、褚、薛、陆传其遗法,唐世唯有此耳。”

  龙藏寺碑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为青石质,碑为龟趺。碑阳高为1.56米,宽0.89米,刻30行,行50字;碑阴刻题名楷书,共六截,30行,每行字数不等;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高约0.42米,宽0.31米,阴刻3行15字,为“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此碑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详尽记录了隆兴寺兴建的过程。虽然历经1400多年的风雨侵蚀,碑身现在缺损严重,碑阳下部近半米的碑文已经脱落,无法识别,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据潜心研究《龙藏寺碑》多年,并对该碑进行了保护性复制的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树民介绍,隋代是汉隶向唐楷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而龙藏寺碑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字体方整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滞宽博,朴拙而不失清秀,庄重而不呆滞,在书体结构和用笔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其结体平正秀雅,婉丽清疏;用笔时往往方笔圆笔相结合,行笔瘦劲有力,十分沉着;笔锋则时现汉隶蚕头燕尾的笔势,并汇以南北朝笔法。上承六朝碑石之意,下启唐楷之风致,这就确立了其由隶书入楷书的里程碑意义。

  细观《龙藏寺碑》的用笔,既荟萃了南北诸法,又有“二王”的典雅秀美,字体千姿百态,方整有致,呈现出成熟的楷书形象,如“不”、“安”、“飞”等字;又因受汉魏字体古拙刚健的影响,不时出现汉隶笔意,如“世”、“六”、“方”等字。在章法上,该碑呈现出的特点是行距几乎与字距相同,再用隶书章法统一布局,每个字周围都有舒朗的空间,且重心都在上面的三分之一处,字与字的纵向并不十分整齐,往往以中线为基准,适当左右偏移。

  由此,清代杨守敬说:“细玩此碑,正平冲和处似永兴(虞世南),婉丽遒媚处似河南(褚遂良),亦无信本(欧阳询)险峭之态。”可见初唐诸楷书大家大多从此碑汲取养分,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或是褚遂良,他的《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都与《龙藏寺碑》有着明显的渊源。

  转轮藏两个手指可推动的巨大“藏经架”

  在大佛寺,走进高大的转轮藏阁,就能看到一座直径达6.9米的的巨型藏经架,结构为木质,置放于阁内底层正中圆形地坑中央,木制重檐八角亭台式,就像一个建筑模型——这就是大佛寺的宝物之一,宋代的转轮藏。有人说,这个硕大的藏经架,结构十分巧妙,用两个手指就能让它像走马灯一样转动起来。走近仔细观察,方看出其中的奥秘,原来,这部转轮藏的结构重心仅着力于一点,即中心轴上,而这条10.8米长的八棱形木轴,上端被四根方木牢牢固定,下端则直接顶在了最下方的轴托之中,而轴托里有一个铁球,铁球上端有八幅扁铁上穿到中心轴中,铁球下端被限于一个石臼之中,略留活动余量。这样,当人推动转轮藏,只需克服些微的摩擦力,就能使之转动起来,极为轻快方便。

  而藏身是转轮藏最具实用功能的部分,也就是实际上的藏经书的部分。资料显示,这一部分的通高为2.66米,呈八角形,边长为2.65米。藏身的每一面均隔离为三开间,中心那间面阔约为0.96米,次间面阔0.66米。为避免重力过大而损伤中心轴,三层枋依对角上下相错,同时,为使整体更加稳固,每两层枋间施以斜戗。外槽柱上端施普柏枋及阑额、由额,由额下以雀替支托。额间嵌浮雕云龙纹的华版,明间华版上雕升降双龙,次间对称各雕一行龙。转轮藏的藏身底部各转角处各有一个方形卯孔,应该是供人推转时放置把柄之处。周边饰有雁翅板,每面长2.65米,高0.32米,边框内浮雕蔓草纹,风格粗犷豪放。

  此外,该转轮藏的梁、柱、斗拱的许多做法,均与宋通直郎李诫奉敕撰的《营造法式》之制符合,这让我国著名建筑学专家梁思成确定:“为宋代原物无疑。”在建筑界,这部转轮藏最被称道之处,就是它巧妙地运用了我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把高大的转轮安置在地面以下,一是烘托出了转轮的高大,二来也充分运用了室内的空间。这种设计理念,欧洲直到15世纪,才出现雏形。

  据史料载,转轮藏系南朝梁善慧大士始创,宋朝一共建有9座转轮藏,后来,历朝历代皆有造立。但保存下来的实物极为少见,正定大佛寺转轮藏阁所存的宋代转轮藏为其中最古老的。另外,四川平武报恩寺华严殿和北京智化寺藏殿,各遗有明代转轮藏一,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和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大藏经阁各遗有清代转轮藏一。

  秀美丽家乡读者点赞石家庄

  -网友留言摘录

  我每年都要组织朋友们爬一两次封龙山,可竟然不知道那里藏有两块汉代的碑刻,颇为惊讶,回头一定到汉碑堂去看看,品咂品咂历史的味道。

  ——石门小卒

  两年前春节时去过大佛寺,人不少,光看着楼阁高大,松柏粗壮,碑刻一排排的,没有仔细看铭碑,回头一定再跑一趟,好好待上一天,把这些国宝级的东西看个仔细,看个痛快!

  ——一叶障目不见山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临习过《张迁碑》、《张猛龙碑》以及《石门铭》等碑,直到上大学才在书店看到《封龙山颂》的拓本,看文章说《封龙山碑》遗失无踪了,心里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大家还是珍惜身边的每一处文物古迹吧,别等毁掉了,看不到了才后悔。

  ——浮云游子一

  □文/记者 牛珍涛 图/记者 郄磊

关键词:龙藏寺碑,正定,大佛寺

责任编辑:郄小娟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