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中与父母走散咋办?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21 10:5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寒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少不了四处游玩、参加各种活动。在游玩或参加活动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对于与父母一同外出远游的孩子,一旦在某种情况下与父母走散,该如何应对?下面这些机灵孩子的应变招数,挺值得借鉴的。

  奥运会闭幕式与父母走散紧抱警察大腿直到父母来接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谭女士和老公带着当时10岁的多多参加了本届奥运会闭幕式。对于多多而言,这次着实过了把游玩的瘾,既把北京的一些主要景点逛了个遍,还能到全世界瞩目的鸟巢当观众。可让多多和父母始料不及的是,就在奥运会闭幕式结束后,由于会场内人流如织,多多和父母不小心走散了。“人实在太多了,我就是想原地不动,也会被密集的人群带着往前走。”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如今已经读高一的多多还历历在目。

  “我灵机一动,立马用眼睛在现场迅速扫描。”干吗呢?“找警察啊!”当看到一位维持秩序的警察时,他像捞到救命稻草似的快闪到警察跟前,抱住警察叔叔的大腿,“我和父母走散了,您得帮帮我。”多多告诉记者,当时警察叔叔移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同时,多多也试着用手机跟父母联络,告知自己的位置,父母嘱咐他别乱动。最终,多多等来了父母,“走散”风波平息了。

  走散后原地不动与行人借手机联络家长

  吴女士也有一次外出旅游中与孩子走散的经历。那年,吴女士领着儿子小松到济南游玩,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娘俩自然不会错过。

  吴女士说,当时正值旅游季节,整个大明湖畔全是人脑袋。开始时,她是领着儿子一处一处景点观看,后来儿子玩起兴了,不让她领着,开心地在她周围蹦来跳去,跳累了,就跟在她后面慢慢地走着。知道儿子跟在身后,吴女士就没在意。可一不留神,儿子不见了!

  此时,小松也注意到母亲已经不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了。虽然当时只有6岁,但小松没有哭鼻子,他先是大声喊着“妈妈”,发现没有效果,他又想到了向他人求助,因为能记住妈妈的电话号码,他想借个手机给妈妈打电话,与此同时,自己保持原地不动,便于妈妈找自己。

  先后问了四个人,都不愿意借给小松手机,在向第五个人说明情况后,这位女士终于愿意把手机借给他。小松给妈妈打了电话,告知自己的位置。结果,妈妈沿原路返回,很快便找到了小松。

  在国外迷路求助行人提供有效信息

  去年暑假,陈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到美国旅游。两个孩子一个小学五年级,一个小学一年级。

  带孩子到美国游玩,体验美式教育自然是少不了的。听说一所学校有开放课程,陈女士就带着孩子去体验。到学校门口时,距离开课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陈女士突然想起要到宾馆拿东西,就让两个孩子在学校门口等着,自己先回去一下。不成想,两个孩子因为好奇,在学校附近看起了光景。不知不觉,视线中已经不见了学校的踪影。

  情急之下,陈女士的大儿子拦住一位行人,用简单的英语表达了自己迷路的意思。对方明白他们迷路了,但不知道怎么才能帮上忙。于是,陈女士的大儿子拿出了兜里的酒店房卡,根据上面的信息,这位好心人打电话到酒店,由酒店工作人员联系上了陈女士,陈女士也顺利地与两个孩子接上了头儿。

  陈女士说,后怕的同时,也为孩子的机智和应变感到欣慰。

  老师表示,现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状况”很少,因此应变能力也比较差,面对土法情况往往会慌神、不知所措。在这个假期,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上补上“这门课”——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解一下消防、安全常识;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有挑战性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在活动中受到挫折,但“吃一堑长一智”,孩子们自然会更加机智、更加灵活。

  综合能力

  寒假多参加实践活动

  沟通、合作、思考等能力均得到锻炼

  本报记者栾光煜

  说起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特别是一些公益活动,本报的小记者台山小学六年级的栾奕可谓是个小达人。几天前,他刚刚参加了“环保过年少放鞭炮启动仪式”的公益环保活动,并与几名学生一同上台做了过年不放鞭炮的承诺。

  栾奕给自己安排的假期活动丰富多彩,大多数都是实践类的,他认为整天在家里学习,不如参与实践活动,到社会大课堂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沙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现代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中山区文化宫……这些学生可以免费参与的场馆,早早地就被栾奕写进了寒假的安排中。这不,昨天一早,他便在爸爸的陪同下,到沙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去体验头脑风暴了。

  栾奕每次参加实践活动,几乎都是父亲陪着,而大多数时候,父亲是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很少打扰孩子。对此,栾奕父亲表示,这孩子做事有自己的主见,他参加活动时总是很认真,从不为了应付,他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在活动中得到什么。“因此,我也很少去指导他或者干预他,习惯了放手让他一个人闯。”

  参加各种活动能获得什么样的收获呢?栾奕认为,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中,说话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参与的很多实践活动,都是自己主动跟对方联系的,这本身就很锻炼沟通能力;在参加环保活动中,跟其他环保小志愿者一同捡拾垃圾,大家会自主地分工合作,也不会计较谁干得多,谁干得少;在科技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学习任务较重,参与实践的机会相对少些,假期是个难得的机会,我可不能放过。”

  采访栾奕时,记者也能够感受到,经过各种活动的锻炼,栾奕身上似乎多了几分同龄孩子少有的观察细致、沉稳、爱思考等好习惯。

  社交能力

  小孩子也有社交困惑

  也许很多家长都没注意到,小孩子也有他们的社交困惑。记者采访发现,他们不但有困惑,而且还挺影响情绪。

  困惑一:被大家“孤立”了

  林小姐向记者诉说自己的烦恼:“我儿子今年8岁,平时很活泼,无论在家里和学校都跟小朋友很玩得来,可是前几天我到学校接他时,看见他自己一个人在操场边发呆,孤零零地看着其他小朋友,没跟他们一起玩。我觉得好奇怪,就问他,结果儿子说某某叫别的小朋友不要跟他玩。唉,这么小的孩子就会这一套了?”

  困惑二:“太成熟”与同学“不入流”

  上小学三年级的小王自认为是一个开朗的人,喜欢户外活动,喜欢旅游,他很希望能够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然而他和同学们相处得却并不好,跟同年级的人根本“玩不起来”,总感觉别人在排斥自己,甚至有同学公开说不喜欢和他来往,于是平时他只是独来独往,上体育课的时候则跑得远远的,自己练自己的。

  是什么原因让小王想交往而交往不成?在与小王的对话中,记者了解到不是因为小王在人际交往上如何“笨拙”,而是因为他“太成熟”的缘故。

  小王说自己喜欢成年人的东西,喜欢政治新闻、时事评论,甚至已经萌发了创一番事业的想法。而太早进入成人世界的他经常觉得同学们很“幼稚”;他认为同学们跟自己谈不到一块,缺乏共同语言,而他跟几个高年级的“师兄”就“玩”得很好。

  困惑三:孩子“害羞”不会交朋友

  我们经常碰到的情况是,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害羞”而困惑,有的小朋友“上厕所都不敢和老师说,平时也是自己一个人躲在一边玩,别的小朋友找他玩也不搭理”。有的小朋友“很怕生,一有叔叔阿姨逗他,他就哭个不停”。有的小朋友明明“很开朗”,却“常常一个人,没人找他玩”。

  父母如何培养

  孩子的社交技巧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呢?

  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游戏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一起玩角色游戏。常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配合孩子演戏,让孩子体验不同的角色的所思所想,从而能更好地让孩子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主动的地位。

  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

  为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父母还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艺术,一家人一起玩拼图、画画;和孩子一起听音乐,一起唱歌;和孩子一起读书,向孩子问问题,让孩子改编故事;和孩子一起看电影,从中发现孩子喜欢看什么,他们的感受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和孩子一起对影片的内容——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性格——进行评论。

  当孩子有需求或遇到问题时,尽量帮助孩子,把这作为教孩子养成耐心习惯,学会社交技巧和创意的好机会。

  让孩子明白输赢

  父母常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和孩子玩纸牌、下国际象棋。在此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会和其他人轮流做主,学会赢、学会输。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逐渐明白输赢的概念,知道如何去处理胜负所带来的情绪以及帮助别人处理这些情绪。

  耐心引导孩子的交往

  多关心孩子与什么人交往,帮助孩子去分析自己的性格、爱好等,不要干涉孩子交朋友。当孩子在交友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家长需要耐心引导,千万不可简单制止,引起孩子的反感。

  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做客

  可以适当地邀请孩子的朋友一起来家里做客,观察孩子与小朋友之间的相处,在合适的时候引导孩子正确地与人相处,学会包容、合作、关心和体谅,这对孩子未来的社交很有好处。

关键词:旅游,常识,亲子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雷扬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