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小镇卢塞恩穿越中世纪之桥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02 10:5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夜游:中世纪的脚步

  夜晚的卢塞恩,会显露出日间景色之外的迷人气氛。

  卢塞恩火车站,也是一栋罗马风格的建筑

  核心的古城区域不大,从傍晚开始散发出温柔的光芒。木廊桥亮起了灯,显得更为温婉,山上的古堡也亮着灯,在一片浓黑夜色中,不张扬。山顶上的雪不太看得见了,你会略去这里宏大的雪山湖泊,只留意到眼前那些星星点点的温暖灯光和生活规则。时不时从身边飞掠而过的自行车侠客,会让你留意到瑞士真是个高度系统化、自动化的地方,无论是火车、旅店,道路管理系统上的红绿灯,还是深夜会停在空无一人红灯前的自行车。

  火车准点开,准点到,哪个站台发车,哪个站台转车,一切准确信息你都可以在免费拿到一年不变的小册子以及站台的滚动屏幕上看到;不少旅馆夜晚会启动自动模式,自动感应的大门、二门会一路打开(当然进入大门还是需要用你的钥匙牌或密码在门口密码箱验证一下);而深夜古城墙碉堡下的马路,交通灯仍然勤勉地工作着,当自行车灯亮起红色,自行车大侠会自觉停下,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等候。你也许会奇怪,他在等什么?因为并不是一个十字或三岔路口,只是一个普通的直行两车道。原来在这并不宽敞的古城,蜿蜒马路上每条车道仅能让一辆自行车或汽车轮流通过。因此,即便深夜放眼身前身后皆无车,人或灯都还是自动地按照系统指示运作着。没有越线借道发生安全隐患一说,也没有深夜路口闪黄灯司机自己灵活处理通过一说。

  深夜,走在卢塞恩著名的中世纪铺就的鹅卵石路上,步调可快可慢,但现代化进程以及高科技系统并没有破坏这里的生活规矩。

  穿越之桥上的民族气性

  拥有美丽双塔尖的豪夫教堂

  我当然不会忘记向你介绍作为卢塞恩最标志性的景点:横跨罗伊斯河建于小教堂门口的卡佩尔木桥(Chapel Bridge,意译为教堂桥)。这座始建于13世纪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是卢塞恩的标志。夜晚少了白天的匆匆游人,你可以更细致地欣赏在昏黄灯光下横梁上的那些木板画——每一幅都是衣冠楚楚的人类与骷髅人之间的交战与生活场景。一个如此典雅浪漫的中古情怀木廊桥上,为何会有如此吊诡的画作?大部分资料对此都一笔带过:桥上有120幅关于卢塞恩历史或宗教意味的油画。顶多只有一两个提到了,这是当年黑死病流行景象的画作。

  瑞士人大概就是这样,并不认为有什么是绝对的好或不好。正如桥身近中央的水面,那一个八角形的水塔,这里曾是安放战利品及珠宝的之处,但有一段时间也用作监狱及行刑室。木廊桥在1993年为一场大火所毁,现为重修,但横梁上的画作画风依旧,并未增添歌颂繁荣美好之作。而水塔是原装未被破坏的,依然安守于旁。

  卡佩尔木桥上,木桥的构造以及吊诡油画都令人赞叹

  回想起,瑞士人就是如此气性。据说今天所谓的瑞士人,由60%的德国后裔(德瑞)、20%的法国后裔(法瑞)、7%的意大利后裔(意瑞)以及1%的古罗马遗民构成。所以你在瑞士的不同地区,讲的是德语、法语、意语和罗曼语(古拉丁语一支)。它可以同时拥有为钱而战、要钱不要命的瑞士雇佣军,也有现在为全球巨富聚集的瑞士银行业和成为全球养老首选的度假胜地。

  而时光重叠之时,你也许还会突然想起,当瑞士政府在2008年将卢塞恩的官方中文译名改为琉森之前,这名字似乎有更多人文气息。

  

关键词:瑞士|卢塞恩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张铮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