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阜平脱贫新路径
这里是全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首府,全县不足9万人,就有2万余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光荣牺牲; 这里是太行深山区,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这里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88948人,贫困村164个。 革命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这就是阜平县。 阜平要实现三年脱贫、八年小康,扶贫的着力点究竟该放在哪里? 脱贫致富旅游扶贫正当时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调研时曾特别强调。 阜平与许多老少边穷地区一样,交通不便、缺乏工业和产业发展基础。但正因为没有大规模被开发,这里的自然和生态保护相对完好。阜平森林覆盖率达35.09%,植被覆盖率达80.8%,是保定市最绿的地方之一,被誉为“太行山深处的香格里拉”。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兴起,旅游扶贫成为一项越来越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 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虽然十几年前就有举措,但一直是呼声不太响、动作不够大。2012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新时期旅游扶贫新模式,扶贫攻坚开始与旅游业转型升级共同推进。国家旅游局将重点支持和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启动旅游扶贫示范区工作。 发展旅游对扶贫攻坚的贡献率究竟有多大?记者了解到,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年接待人数已从2000年设立之初的几千人次增加到161万人次,去年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占GDP的5.6%,农家乐300多户,年户均纯收入10万元左右,远高于同期从事传统农业居民的年收入。 ——或许,旅游扶贫不失为阜平脱困的可行路径之一。 全面小康旅游扶贫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扶贫模式,旅游扶贫正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大亮点。 2012年,阜平县全年游客接待人次39.5万,旅游总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1%。日益兴盛的旅游业让当地群众感到,山区生态环境是旅游致富的好靠山。朱家营村紧邻华北最大的瀑布群——天生桥景区,过去这里是“闺女往外跑,儿子打光棍”的穷乡僻壤;如今短短几年,这里就发展成为令人羡慕的旅游特色村、富裕村,人均收入由2003年不足500元增长到2011年的2305元。现在是“这里的姑娘不愿走,外面的姑娘争着嫁。”阜平县旅游局刘局长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朱家营村“山里人家饭店”小老板赵贵平说,这几年饭店生意越做越大,已由当年的小平房发展成目前价值50多万元的三层楼房,餐饮住宿娱乐一条龙,拥有60多张床位,2012年还专门建了停车场,年纯收入8万多元。今年他打算“提档升级”,盼望扶贫资金支持一下。 初具规模的天生桥景区让周边众多农民脱贫致富,而辽道背、古北岳、玫瑰坨、银河大峡谷等县内诸多优质旅游资源尚“待字闺中”,阜平旅游业前景广阔。 劣势变优势生态旅游立县富民 生态产业是惠及民生、带动地方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性产业,用生态理念统筹各行各业,实现生态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商贸等产业的融合,逐步打造和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兴旅游业态,阜平一直在行动。 阜平县委书记李宁太表示,近年来,阜平一直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加工模式,推进生态农产品、生态食品、生物制药、生态畜禽等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在旅游立县方面,阜平将以整合大天生桥生态旅游区、深度开发古北岳文化生态旅游区、整合提升城南庄红色旅游区为契机,推动龙泉关、天生桥、城南庄等6个旅游小镇建设,落实骆驼湾、顾家台、朱家营等40个旅游村寨的发展,促进以10万亩大枣基地、万亩核桃基地、华北最大甲鱼养殖基地等为依托的13个生态农业观光园尽早运营,构建阜平大生态旅游的发展格局。 旅游扶贫未来会更好。据省旅游局局长栗进路介绍,近年来,省旅游局专项出资400万元,支持全省乡村旅游基础较好的50多个村编制了规划,每年还拿出100多万元,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补助,帮助完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全省71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年接待游客超过4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直接就业人数达26万人,占全省旅游就业人数的13%多,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记者 贾海丽 白根海 徐建国) |
关键词:旅游扶贫,阜平,河北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