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讲解员:让静止的文物都“活”起来

来源: 石家庄日报 作者: 程丽娜 2014-06-17 08:33:2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讲解员郝姗姗正为游客进行讲解。

  时间:6月11日9:00—12:00

  地点:河北博物院

  讲解员:郝姗姗

  6月9日,河北博物院正式揭牌并对公众开放。承载了众多市民文化记忆的河北省博物馆华丽变身,8大精品展共展出文物近5000件(套),展现了河北历史最精彩的篇章。6月11日,记者跟随讲解员郝姗姗走进了神秘庄严的河北博物院,在她的讲解中,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

  9时许,游客们陆陆续续走进河北博物院,半小时后,就是讲解员讲解时间。此时,郝姗姗正和同事们进行形体和发声的训练。“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每一个讲解员说起绕口令都非常流畅。若不是记者早知道她们的身份,还以为是播音员在练嘴皮子呢。郝姗姗告诉记者,讲解员作为博物院的名片,其一举一动都会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讲解员的行为举止、手势运用都要规范、适时、准确,接人待物要符合礼仪规则。讲解时的吐字清晰无误,语速以及断句也要让人听着舒服。因此,每天的岗前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郝姗姗递给记者一本厚厚的讲解词,里面密密麻麻的汉字以及拗口的文物名称,顿时让记者头晕目眩。“别急,半个小时里,你尽量多背些内容。”郝姗姗说,她们进行讲解时,一支聚光笔、一副耳麦就是全部的装备,所有的讲解内容必须都装在脑子里。熟练地背出讲解词只是成为讲解员的第一步。目前,河北博物院共有8个展览,10个展厅,每个展厅的讲解控制在40分钟左右,按照每分钟200字的语速,讲解员脑中至少要装下近10万字的讲解词,同时做到灵活运用。无奈之下,记者只好像小学生一样,捧着“课本”开始死记硬背。半个小时,记者连600字都没能记住。“算了,你在一旁跟着我就行。”原本想让记者来段开场白的计划,被记者的“烂记性”扼杀在了摇篮中。

  “中山国在列强的夹缝中开疆扩土,与齐、魏、燕、赵等大国相抗衡……”郝姗姗抑扬顿挫的语气和娓娓动听的故事,似乎让一件件静止的文物都“活”了起来,游客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记者发现,郝姗姗在进行讲解时,所说的内容并非全部出自统一配发的讲解词,除了介绍文物本身的特点之外,郝姗姗还会依据文物的特点延伸出游客感兴趣的知识。郝姗姗告诉记者,讲解员必须做到因人施讲,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的游客,运用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如果是中小学生,就从科普层面上去讲解。如果是专家,就要注重引导,为其介绍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如果是前来散心的游客,我就为其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使其在感受历史中愉悦身心。总之,讲解时一定要抓住游客的兴趣点,充分调动游客的兴趣,还要和游客有眼神的交流、语言的互动,这样游客才会跟随你的讲解,游览整个展厅。

  “这些说起来简单,其实真正要做到是需要付出很多辛苦的。”郝姗姗说,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讲解员每天都要站在镜子前练习表情,自己的家人永远都是第一个听自己讲解的听众。“我5岁的女儿都能把展厅的藏品说个八九不离十,因为她每天都在听我讲解。”郝姗姗说,每晚睡觉一闭眼,眼前就是各种文物,以及背了无数遍的讲解词。于是,自己就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如何把材料性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语言,生动诙谐地讲出来,尽可能地让游客满意。

  郝姗姗告诉记者,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也是有回报的,每当听到游客的惊讶、欢呼甚至雀跃式的尖叫声,是件让人十分愉快的事。讲解结束时,游客的掌声响起,自己的辛苦立即会烟消云散。

  采访手记

  在结识郝姗姗之前,记者以为讲解工作无非就是照本宣科似的把展品的相关知识讲述给游客。然而,这份职业远非记者想象的那么简单。按照郝姗姗的一句话来形容:“讲解员既是脑力活儿,也是体力活儿。”

  这句话说得没错。先不说将数万字的讲解词印到脑中,再声情并茂地讲解给游客需要消耗多少脑细胞,单说耗时两个小时,带领游客游览近3700平方米的展厅,就需要超强的体力和耐力。当记者跟随郝姗姗走遍两个展厅后,早已是精疲力竭,脚后跟都酸疼酸疼的。但当游客自发为郝姗姗鼓掌那一刻,记者似乎理解了整天乐哈哈的郝姗姗,因为她认为,游客的掌声就是对她最大的褒奖。

关键词:博物院,文物,讲解词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郄小娟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