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造生态文明美丽乡村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记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而正确解读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科学规范、合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深刻认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打造安县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在于理念创新,顺应民意,为民谋福祉。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改变农村的生态与景观,打造出一批知名农产品,带动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改变乡村面貌。进一步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的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和乡村美誉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安县通过打造省级绵安新农村示范片,发展乡村旅游和地方产业,成效显著。“花城果乡”、“香草天空”、“阳光菜地”、“中国养殖公园”、“猕猴桃走廊”等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旅游示范片脱颖而出,这些示范片的建成,不仅加快改变了沿线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今年3-5月份在“花城果乡”、辽安路沿线成功举办了“绵阳市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暨安县八大乡村旅游系列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全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新建了大小农家乐/乡村酒店7家,为增加农村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定位 首先,要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力争尽快将安县打造成为全省生态环境最优美、乡村容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村民生活最幸福和游客旅游最满意的地区之一。 其次,要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定位。应当力求“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势而建、因村而异,根据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等分类进行,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美丽乡村建设要强化全局战略思维,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产业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 第三,美丽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如果不突出和强调农民的幸福安康,就谈不上真正的美丽乡村建设。因此,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让最有发言权的村民参与进来,一切依靠村民,一切为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从规划到实施,一定要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尊重村民的意愿,通过全民参与来实现。 (二)、如何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难点问题?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巨额资金,而资金的投入,必须不断增强“造血”功能,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和难点。 因此,我们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建设美丽乡村,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紧密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只有打牢环境治理这个基础,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善人居和投资、乡村旅游环境,努力构建多点多级支撑城乡生态环境,才能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三)、如何把握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逐步实施?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还需要社会力量,多部门的支持。我们应以全局战略思维审视美丽乡村建设,把握城乡统筹,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 就规划设计而言,需要综合安县地理特征、交通网络、城镇分布、风景名胜、产业特点等因素,既要彰显“自然美、现代美”,又要突出“个性美、整体美”。就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而言,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电力电信系统以及交通、文化体育设施等等,都需要统筹协调,从长计议。 把握“着眼长远、合理布局、准确定位、注重协调”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精细编制所有乡镇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以及每个精品旅游村的规划和改造设计方案;坚持“示范引领、精品优先”的原则,将县级各部门向上级争取的资金、项目“打捆”,集中力量把一批基础较好、条件较成熟的镇、村率先建成诸如“花城果乡”、“猕猴桃走廊”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片),为其他镇、村树立起学习样板,从而实现全面建成的目标。 三、坚持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大工程”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入“美丽乡村建设”,抓住创新的灵魂和创业的根本,着重体现地方生态特色和乡村旅游产业特点,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最有力的支撑。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四大工程”。 (一)、实施环境质量提升工程。要持续推进茶坪河、安昌河,特别是花荄新县城湿地公园外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彰显母亲河河流特色,营造亲水环境;大力推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因地制宜建立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县处理”长效机制,彻底改变乡村卫生环境面貌。 (二)、实施乡村绿化提升工程。要采取规划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庭院植绿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绿化进程。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重点开展好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打造更多的生态公益林、绿色产业林,努力构建“山青、水秀、地绿”的美丽乡村生态环境。 (三)、实施城乡容貌提升工程。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边远乡村和盲点死角延伸,切实解决乡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问题,真正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覆盖”;继续开展好乡村农房风貌提升和城镇建筑立面清理,打造具有文化内涵、民族特色的街道和村庄;不断深化辽宁大道、辽安路、桑河路和成青路等四条主要旅游公路,茶坪河、安昌河和干河子等三条河道沿线的环境治理工作,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形象品味;继续强化农村“两违”整治、引导农民依法依规有序建房,建有特色的房,要坚持公共空间净化,为村民和游客打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旅游环境。 (四)、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引导村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参与中转变旧观念、旧习惯,改变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美丽、文明的乡村旅游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要因村而异、因势而建,通过打造更多的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构建一个全县全域景区化打造、立体式经营的“可憩可游、宜商宜居、安县安逸”的现代型美丽乡村的目标才指日可待。 |
关键词:四川|生态|美丽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