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偏南——在普罗旺斯的7月独酌
梵高的城依旧在燃烧 7月的正午,金黄色的阳光洒满每个角落,整个阿尔勒飘荡着中世纪的芬芳,我心底爱极了这猛烈通透的光。一路从蔚蓝海岸进发到普罗旺斯的大部分区域,唯独在阿尔勒会感受到日光的“燃烧”——这个小镇遍布着各种黄色:街巷两侧的房屋,商店的橱窗和墙壁,咖啡屋的遮阳布和桌椅,堆砌着不同色阶的姜黄、土黄、柠黄、橘黄,就好像油画板上用画笔一块一块交错铺叠上去的色彩,在阳光里跳跃着。相比之下尼斯的“明黄色”老城更像是一桶颜色泼出来,而希腊沿海城市整洁的蓝白色调就好像是印刷的……与阿尔勒这些黄色相配的,有暗红色的装饰,绿色的浸染,恍然间就像走在油画大师文森特·梵高的笔触中。 梵高在阿尔勒完成了其后期几乎全部重要作品,但在此之前一直处于“不得志”状态,不论是生活还是绘画,都没找到自己的方向。他在一家画店“古庇画行”的海牙、伦敦、巴黎分店做了7年职员,被解雇后在英国一所寄宿学校任职1年,又在多德雷赫特的画店当了1年助理,1878在布鲁塞尔作为传教士进行矿区的传教活动,次年又被解职。1886年好不容易进入美术学院学习,但1个月就退学了(当然,现在看起来没好好上美术学院真是他的福气)。 后来梵高辗转来到巴黎,与弟弟住在一起,其间他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很大的劳特雷克、贝纳、毕沙罗、高更等画家,并与高更成为好朋友。从绘画本身看,巴黎时的梵高也未受到业界和大众的认可,灰暗的色调始终笼罩着他,观感非常压抑。其实梵高毕生只卖出去过一幅画——《红色葡萄园》,据说还是他弟弟为了鼓励他暗箱操作让一个画家朋友买的,并且这幅色彩绚烂的油画也是离开巴黎到达普罗旺斯之后画的。 1888年对梵高和艺术史都是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高更建议梵高南下寻找强烈的色彩,而住在艾克斯·普罗旺斯的塞尚建议他选择阿尔勒,这两位大师最终促成了梵高的觉醒,虽然没有变得富有,但梵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2月,梵高来到阿尔勒,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创作,15个月竟然画了300多幅作品,这真是个奇迹。 能边走路边朝圣艺术大师,观摩艺术经典之作的诞生地,可谓幸运。我沿着阿尔勒城内“梵高之旅”市内徒步线路,看到每个诞生过名作的地方,都在梵高绘画时的视角位置,摆放着一个专门制作的指示牌,牌子上印着那幅名画和简单的介绍,让观者也能从这个角度一睹现实世界中这个景象的样子。有趣的是“梵高之旅”的路标,是梵高背着油画架正在行走的剪影,这个剪影也拖着长长的“影子”,暗喻着梵高是“追逐太阳的人”。 我顺着指示相继参观了几个著名画作的创作地点,包括《星月夜》所描绘的河岸边,堤坝上的小桥,最后来到梵高住过的小诊疗院,院子内几何图形的花园,依旧维持着原画作的样子。围墙艳丽的颜色吸引着我,一个当地法国老人发现我对此饶有兴趣,神秘兮兮地告诉了我一个“幕后”故事:其实围墙的颜色原本不是这样的——画上的颜色是梵高臆想出来的,或者说这是梵高思想中的颜色。而现在围墙的颜色则是梵高去世并出名之后,按照梵高画作中的颜色重新刷的,因为梵高去世后,慕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但他们看到颜色不符,都来询问是否走错了或者“业主”是否擅自更改了围墙的颜色,所以小诊疗院干脆就按照梵高的画修改了围墙,从20世纪初一直维持到现在。如果这是真的,大概可以算是梵高唯一的室内设计作品了! 坐在小诊疗院的花园里,梵高的作品始终在我脑海里来回“放幻灯”。作为一位仅用37岁的生命就颠覆了传统油画表现手法的大师来说,梵高是大胆而疯狂的,他的每一幅画都富含着深邃的思想,都展现着激情的色彩和绚丽的光线。在他的画中,阿尔勒不仅仅是座宁静漂亮的小镇,更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时而充满童话般的想象,时而又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云是旋转着的,风是吹动着的,到处洋溢着阳光的气息。 |
关键词:普罗旺斯,法国,葡萄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