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游”为甘肃经济转型注入绿色动力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22 09:3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华网兰州7月21日电(记者 石昊)长期以来,工农业一直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支柱产业,然而,有限的耕地和自然资源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现在,河西走廊的多个城市努力提升生态吸引力,红火的生态旅游开始助力西北经济转型升级。

  北京的李先生一家趁暑假自驾去敦煌旅游,走到甘肃河西走廊时却被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万亩芦苇荡所吸引,临时决定留下来多住几天逛逛周边景点。“我本以为甘肃都是荒漠,没想到这里一片绿色,空气也比北京好多了。”他说。

  和李先生偶然发现“新大陆”不同,兰州小伙张翔是专门来看油菜花的。盛夏时节,民乐县的油菜花开得正旺,每年都会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游玩、露营、拍照。

  除了这两个景区,丹霞地质公园、山丹军马场、肃南草原每年在旅游旺季都会游人如织。据统计,张掖市去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59%。

  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说,张掖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优势不明显,而且由于过去盲目垦荒造地、填湖开发、随意排污等,导致湖泊干涸,水源涵养功能退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既然工业是张掖的‘短腿’,那我们索性搞好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这样不仅生存环境得到保护,也可以给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陈克恭说。在旅游业带动下,张掖的服务业发展很快,目前该市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而在明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市,3万多只蓝孔雀也引得游人如织。依托这家国内最大的蓝孔雀主题公园“中华孔雀苑”,嘉峪关除了发展观光旅游,还搞起书画展、音乐节、时装周等文化活动。“孔雀西北飞”带来的是“真金白银”,公园每年创收3000余万元。

  引来“金凤凰”离不开“梧桐树”。嘉峪关近几年投巨资改善生态环境,昔日的茫茫戈壁逐渐焕发了绿色,同时游客也更青睐这个绿色城市。去年,嘉峪关旅游人数增长27%,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增长33%。

  传统的工业企业也在尝试拓宽经营领域。西北最大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就看上了生态旅游。该公司旗下的紫轩酒业计划将自己的万亩葡萄种植园打造成集生态观光和农家采摘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如今,河西走廊一串绿色生态旅游景区正在黄色戈壁滩上逐渐形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过去5年,甘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2%,而2012年增长了41%。

  甘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继续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引领的第三产业,落实和完善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生态旅游,河西走廊,湿地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郄小娟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