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走进汉阳陵
长城网4月6日电(郭瑜)汉阳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141年)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执政期间,他崇奉“黄老之术”,轻摇薄赋,减笞去刑,和亲匈奴,与民休息,据史书记载,当时社会“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被后世赞誉为“文景之治”,为其子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坐西向东,被81条呈放射状的陪葬坑簇拥着,其四周则分布着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及礼制建筑遗址等;宽110米的司马道向东直通5公里之外的阳陵邑,司马道南北两侧整齐排列着王侯将相和文武百官的陪葬墓10000余座,一如当年天子临朝时大臣位列两班的威仪。陵区内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披坚执鋭、严阵以待,仕女俑宽衣博带、美目流盼,动物俑累千成万、生动异常。可以说汉阳陵是中国封建帝王“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空前盛行的真实体现,也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因而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汉代帝王陵寝制度和丧葬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罗经石遗址 位于帝陵东南。此处地形隆起,外貌呈缓坡状。根据考古钻探得知,遗址平面近方形,边长约260米,外围有壕沟环绕。遗址中心部分的最高处放置着一块方形巨石,当地群众叫做"罗经石",经测定为正南北方向。据研究推测,它可能为修建阳陵时标定水平、测量高度和标示方位之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测量标石。这处建筑遗址地势高亢,布局规整,规模宏大,应该是阳陵陵园中最重要的礼制性建筑之一。 刑徒墓地 在帝陵西北约1.5公里处,其面积达8万平方米,70年代初被发现,估计葬于此地的刑徒在万人以上。72年发掘了其中的29座墓葬,发现了35具人骨架,其墓葬排列无序,尸骨凌乱,相互枕籍,埋葬草率,均无陪葬品。骨架上大多戴有"钳"、"釱"等类铁制刑具,有的还有明显的砍斫痕迹。 陪葬墓园区 西起帝陵东侧约1100米处,东到马家湾乡米家崖村塬边。全长2350米,占地约3.5平方公里。整个墓区被壕沟分成若干个方块,成为墓园,这些墓园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呈棋盘状分布。 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美轮美奂的出土文物、独一无二的地下遗址博物馆、秀丽宜人的园林风光,使汉阳陵博物馆日益发展成为国内外独具魅力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置身其中,一定会使您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
关键词:汉阳|遗址|陪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