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湾慢慢游 寻找宝岛应有的格调(图)
台东:山海间的艺术聚落 一个患有听障的年轻人,一辆自由自在的脚踏车,一首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风》,开启了一段仿佛经历人生一周的环岛骑行。如果你也看过电影《练习曲》,一定会被激发以骑车的方式奔向太平洋蔚蓝怀抱的冲动。 从花莲到台东,会有大段大段的公路紧贴着太平洋而行,总能看到自行车骑行者从路边一晃而过,在大海蔚蓝的背景中留下一个个快乐而健康的身影,让人时不时地想起电影《练习曲》中的经典镜头。 开往台东的列车 行至都兰,电影场景也转换到了《月光下,我记得》——顺着幽静的都兰山步道一路攀行,在半山腰的位置你会见到一座名为“月光小栈”的可爱两层木楼,在林正盛导演的电影《月光下,我记得》中,杨贵媚扮演的那位内心压抑的中年女性就是在这里重新获得了心灵解放。如今小楼的一层被改建成了画廊,二楼则依旧保存着拍摄电影时原貌,你也可以像电影中的女主角那样倚在窗边,手捧一杯咖啡,凝望一下远处的大海。 一边是峻峭的都兰山,另一边是无垠的太平洋,台东的气质是那样纯净,有那样开阔,难怪这里总会成为电影中那些饱受精神危机困扰的角色们不约而同的重获新生之地,也难怪这里会“盛产”以精神自由为毕生追求的艺术家。就如祖居于这里的卑南族、阿美族一样,这些崇尚自由的“新移民”在山海之间组成了一个个聚落,成为台东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月光小栈”其实就是一群自称“女妖”的女性艺术家的聚点,她们经常在这里举办艺术展、售卖自己手工制作的小玩意儿,但更多的时候,是聚在这里喝茶聊天、享受人生。自都兰山步道回到台11线海岸公路边,你会发现另一个很可能刚才被你错过的艺术聚落——新东糖厂文化园区。这片由铁皮仓库、高大烟囱和日式木制宿舍组成的工业园在废弃多年后因卑南族艺术家希巨·苏飞的入驻而获得新生:铁皮仓库成了希巨的木雕工作室,里面摆满了形式拙朴、充满力量感的巨大木雕;仓库前的平台被改造成了话剧舞台,海边拾来的漂流木组成了象征山与海的舞台布景,上演的剧目是反映少数部族老兵悲惨命运的《路有多长》。不过糖厂里最吸引游客的还是“好的·摆”手创艺术小店,本着独特的“新太平洋美学”,小店中汇聚了很多充满原创精神和艺术想象力的纪念品,最有名的当属印着“都兰国小”字样的书包。能够想到把当地小学生书包当成特色品,与手绘明信片、民谣CD和手工饰物一起售卖,并令其成为东台湾最炙手可热的旅行纪念品,店主马淑仪还真是有够创意呢。 很明显,一个小店是无法将马淑仪的创意精神全部装下的,所以她又创办了另一处艺术聚落——“铁花村”,主题是音乐和创意市集。这个聚落还很新,2010年7月才开张,紧邻著名的“台东铁道艺术村”,在晚上安排了密集的现场演出,除了当地民谣歌手与乐队,张悬、郭民龙等“大牌”也常会来捧场。 在龙田村“躺马路”的游客。 “铁花村”不仅仅是属于夜晚的,每周五、六、日,“村里”还会举办“慢市集”,各路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各色有趣玩意儿摆出来售卖,或说是炫耀。在台东,你会感觉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或者说,都是生活的艺术家,他们在放弃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将自己的生活步伐调慢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延长了享受生命的过程。依循着如此的慢节奏,你或许也能在东台湾寻回生活的本来面貌。 更多慢体验 做一日池上村民 作为台湾家喻户晓的咖啡品牌“伯朗”,数年前一条拍摄于稻田间村道上的广告引发了无数人的向往,最终有好事者在台东的池上乡找到了广告里那条穿行于碧绿稻浪间的乡道,并将其称为“伯朗大道”。如今,这条“伯朗大道”已成为自行车爱好者在台东绝不可错过的骑行体验之一。骑累了玩饿了,还可以在离“伯朗大道”入口处不远的“稻米原乡馆”吃上一份驰名全台湾的池上便当。这是一份自1939年便已有的旅行风情,当年乘坐蒸汽火车往返于花莲和台东间的旅客都会在路过池上时买一份便当做午饭,那份浓浓的怀旧情绪在今天品尝起来还是那么新鲜。 前一页 [1] [2] [3]
|
关键词:台湾 |